在經濟神經極為敏感的浙江省,對于很多民營企業而言,2008年冷空氣來得格外早、格外急、格外密。從上半年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到下半年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危機,諸多國內外不利因素疊加效應,讓企業的寒冷前所未有。
在浙江省溫州、臺州、紹興、寧波等地調研發現,在巨大的生存壓力倒逼下,一些民營企業在創業之初的頑強生命力與開拓精神再次迸發,一些新銳的脫困“點子”正悄然發芽。
凡事預則立:“早早縫制一件適合自己的棉衣”
“千萬不能等下大雪,才發現自己還沒有買棉衣!”浙江天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永根說。天圣是紹興縣的一家紡織、印染企業,早在兩三年前,公司進行管理創新,并在2007年投資12億元對下屬企業進行產業升級,公司從6000多名工人減少到現在3800多名,銷售額卻增加3倍以上。
浙江省是出口型省份,對紡織、服裝等微利出口企業而言,2008年日子特別難過。在多數外貿企業遭遇困境之際,奉化市東郊開發區的寧波艾盛服飾有限公司卻一派熱鬧繁忙的生產景象。
“兩年前我們就對國外客戶進行篩選,淘汰一批中間商,現在留下的絕大多數是終端客戶、高端客戶、大型零售商。”公司總經理張磊把“秘訣”說出。2008年以來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歐美商家破產倒閉時有發生,艾盛卻受波及不多。
上半年人民幣持續升值,證明艾盛當初未雨綢繆調整結算貨幣的正確性。2007年公司預見到人民幣匯率將步入加速升值期,立即與國外客戶商量改用其他貨幣結算,對歐美客戶設在中國的分支機構則用人民幣結算。僅此一項就為艾盛避免數百萬元匯兌損失。
“以前訂單多的時候忙于生產,沒時間搞培訓和調研,現在自處逆境,到反思發展的時候。”臺州易宏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秀平感慨地說。不少企業家說,企業轉型升級應該早動手,在形勢嚴峻的時候才想起來可能晚了。如現在再搞技改,至少在資金上已經力量不足。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深入收集市場信息和了解客戶需求的重要性,這場大考教會他們:只有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強對市場的預見性,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
研發行天下:“從跟著市場走到領著市場跑”
在紹興縣新樂紡織有限公司新產品展示室,整齊地擺放著600多種面料新產品,一位沙特客商正在選樣并與工作人員洽談。“這幾天客戶沒有減少,有時一天有十幾批。”公司辦公室主任徐國友說。
公司董事長王明煜說,現在消費者對服裝面料的個性越來越看重,因此必須要有新產品不斷推出。公司2003年成立的研發團隊在每年春夏季與秋冬季各推出600套新產品。正準備到歐洲考察市場為明年秋冬季新產品研發做準備的王明煜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