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的紡織服裝企業競爭策略(上)
經讓強者更強、弱者更弱,而中高端市場里巨大的成長空間,讓更多的中國品牌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在這一點上,面對僅僅只有二十幾年原創品牌史的韓國人,我們沒有理由自卑。更毫無爭議的是:我們的市場空間比之韓國更具前景與誘惑。 手段二:以文化推動品牌攻城掠地。 同樣在 1998年金融危機之后,韓國人為改善本國經濟機構,開始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輸出文化價值觀。伴隨“韓流”的文化侵襲,韓國人在全亞洲開展自己的文化輸出:《大長今》活脫脫是一部韓國料理的宣傳片,《征途》使中國人產生了韓國網游等于精品的短暫幻覺,《浪漫滿屋》、《冬日戀歌》等等直接成了韓國旅游與服裝的推廣大使?,F在馬路邊隨便一家服裝店的大媽都張口閉口“韓版韓版”的吆喝,在很大程度上,出于韓國優秀的包裝方式。“韓國出口”一度成了精品的代名詞,無論首飾、服裝、化妝甚至減肥產品,跟韓國掛鉤方都顯得高貴時尚。 手段三:銷路通道多樣化。 為拓展市場銷量,韓國人將賣場延伸到了市場的最終端,韓國成衣賣場面積在 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店共 1863家,一般商店 1458家、折扣店 238家、百貨商場 98家、購物中心 46家、批發中心 5家。大型折扣店及購物中心較 3年前增長 174%、48%,增長幅度最大。另外電視購物及網上購物等無店鋪流通方式亦迅速發展,去年網上購物、電視購物及郵購等無店鋪市場銷售額分別占39%、36%、24%。 而在中國,B2C電子銷售已日趨成熟,外貿企業依托阿里巴巴類 B2B網站取得了相應成功,但電視購物、郵購等市場因為缺乏信譽與監管力度造成口碑惡劣。目前,電視購物在全國商品銷售額中的比例尚不足 1%,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比例高達8~10%。 手段四:提升上游建設。 韓國現已制訂了服裝戰略規劃,決定把紡織材料、染色加工和服裝設計作為三大戰略部門集中加以扶持。為此,計劃建立為材料開發服務的研究中心和質量評估中心,加強已建成的尖端染色技術研發、生產中心的運營,設在“紡織城”大邱市的“時裝中心”發揮在時裝設計革新方面的領軍作用。同時,大力推進國際化進程,積極參加國際服裝展覽會、時裝節等,全力培養具有國際水平的設計師和韓國品牌,多方面開拓海外市場,擴大服裝出口。 而目前我們在服裝上游原創環節相對薄弱,如我國出口面料的平均纖維成分為 1.3種,而進口的國外面料平均纖維成分為 5.6種。 手段五:吸收歐美時尚,創立韓版風格。 韓國服裝的歷史很短,在品牌風格的創立上,他們也同樣遭遇過困惑,但最終精明地采用“走出去、抄進來”的策略,一面有大量的學子深入服裝設計的核心地法國、意大利等國學習,一面大膽地對國際流行時尚進行韓化包裝––在抄襲歐美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觀點,匯入了一些亞洲人的欣賞品味,再將別人的東西轉變成自己的精妙。同時,在整個服裝業界的統一推動和借助文化推廣滲透的策略輔佐下,“韓版”居然逐步形成獨特流派并在亞洲掀起一輪熱潮。 作者簡介 吳 鋼:服裝業資深專家,香港西旗商業策劃公司首席 品牌戰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