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明確從11月1日起,適當調高部分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4%。這是政府今年以來第二次上調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今年8月1日,部分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已經由11%提高到13%。不過,昨天多家紡織企業對此次退稅率上調帶給企業的利好作用表示謹慎。
在國內擁有多個知名服裝品牌的龍頭股份有關人士表示,這次上調退稅率的幅度很小,對于公司的效益推動不明顯,只是反映了政策導向,“信號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另一家紡織業上市公司海欣股份人士則表示,此次政策對公司的影響正在測算,現在沒有什么體現。在此前退稅率上調兩個百分點時,海欣股份就曾表示,退稅率調整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營壓力,但由于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勞動力成本提高等諸多因素影響,預計對公司2008年業績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浙江溫州、杭州地區的一些中小紡織、服裝企業業主昨天也對記者表示,影響企業效益下滑乃至虧損的因素太多,退稅率只能緩解其中部分壓力,市場萎縮、原料上升等重大因素仍在困擾企業發展。
上調幅度過于謹慎
針對此次退稅率上調的幅度,昨天多位行業專家表示,政府的調整過于謹慎,或將減弱政策效果。
業內表示,既然保持出口穩定增長是當務之急,為何此次上調幅度僅有1個百分點,力度如此有限,手段與目的顯然不相匹配。
據數據認為,出口退稅率調高1%,紡織行業退稅額可達50億元左右,同時紡織行業也可增利40億元左右。平安證券區志航則認為,稅率上調1%,即把企業出口收入總額的1%金額直接增加到企業利潤總額,約增加2008年紡織服裝凈利潤5.41億元,為2009年增加66.26億元凈利潤。
業內認為,此次調整與自己認為的可以上調至17%相差甚遠,也低于業內普遍預期的15%,只能說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他表示,在國際經濟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處于生存困境中的紡織企業迫切需要的不僅僅是信心,還有針對性更強、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區志航也稱,上調幅度1%比前期紡織工業協會和商務部提交的上調2%的建議方案要小,對行業利潤的增加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利好作用有限。
政策目的在于“保生存”
國金證券分析師張斌昨天告訴記者,此次退稅率上調對于大中小企業的效益提升沒有多大意義,其作用主要在于確保中小企業的存活,從而確保就業和經濟穩定,變“硬著陸”為“軟著陸”。
張斌表示,即使退稅率上調到17%,也無法改變歐美市場需求減弱的趨勢。在他看來,市場的萎縮是在稅率、人民幣等政策之上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張斌認為此次政府政策的出臺目的在于保護中小企業,減緩前期一度出現的中小企業停產潮。
張斌表示,對于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大型企業,由于中小企業破產后的訂單均向大企業轉移,因此其今后維持一定利潤問題不大,但毛利率和行業效益、出口增長的下滑趨勢無法由退稅來改變。中小企業的境況就更不樂觀,面臨的是市場喪失后帶來的生存問題。所以,此次政策出臺對中小企業是一件“救生衣”。
平安證券區志航認為,退稅上調不利于淘汰落后企業和產業結構升級,且因外商會通過壓價下單減少國內出口企業的利潤,行業盈利依然未能得到很好緩解。所以退稅對紡織服裝行業來說是治標不治本。
治本之策在內貿和品牌
龍頭股份人士表示,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紡織行業面臨的困境難以消除,尤其是在人力成本和原料漲價方面。因此,公司確保利潤的主要途徑還是在于自身的拓展而非政策優勢。
目前公司在出口與內貿兩個市場業務收入上的比例差不多,但后者的利潤要明顯高于前者,因為出口領域多做一些利潤較低的代加工業務,而在內貿領域則擁有自己的品牌和高附加值產品。因此公司今后將加大在內貿市場盈利能力的提升,重質而不是重“量”。
張斌也認為,2007年是紡織業外貿高速增長的最后輝煌,由于國內紡織業綜合成本上漲太快,今后全球紡織產業向印度等新興地區轉移的趨勢不可避免。國內紡織行業的自救之路還在于內需比例的穩步提高和加快行業整合的力度,以及向日本同行學習,拓展在該產業中做大“中間商”、“零售商”等新的盈利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