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面料離頂尖奢侈品有多遠?
當中國已經孕育出一流的棉花羊絨的時候,當中國四大面料廠成為頂尖奢侈品牌面料提供商的時候,當幾乎沒有哪個大牌可以完全抹去和中國制造的聯系的時候…… 公然拒絕抑或對中國制造遮遮掩掩的不單單是異國的聲音,更包括我們自己。奢侈品的魅惑正和復雜的人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克服自然也是困難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虛榮真可謂“時尚最愛的原罪”。 奢侈品消費價值回歸 宏夢卡通的CEO王敬可能是中國男企業家里最會穿的人之一了,當他打開那滿滿當當的兩大私人衣櫥的時候,舉目望去,滿眼皆是Marcello訂制襯衫、VALENTINO郁金香領帶和KENT&CURWEN復古款上衣。十多年前,當王敬還是美國第三大零售商的服裝買手時,他曾經跑遍中國的服裝基地,當年中國的面料和剪裁水平,就讓他由衷贊嘆。“但我還是買衣服主要認牌子,對一些奢侈品牌有相當程度的忠誠度,”他說,我研究過美國的主流消費群體的變化,他們的富有階層在70、80年代和今天的我們一樣追求名牌;到了80年代末,大家開始拋棄名牌,覺得沒道理買那么貴的東西。到最近10年,心態更平和了,各個階層懂得選擇滿足自己生活方式需求的東西。中國會走過對奢侈品盲目崇拜的階段,很快迎來價值回歸時代。” 法國高等經濟與商業學院奢侈品營銷中心的博士盧曉和巴黎第九大學訪問教授謝華禮一起做了題為《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研究,在他們的研究報告中,目前中國大陸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并沒有之前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只占全球的5%,如果把香港和臺灣包括在內,這個比例可能介于10%到15%之間。但中國市場的增長率相當高,全球奢侈品業務的總增長率為8%,中國為此貢獻了2.5%,占比為三分之一。謝華禮還注意到這股風潮里一些相當有意思的細節,比如“在中國購買奢侈品的人通常是男性,在日本女性是購買主題,而在中國則是男人是購買主題。你會??吹絻蓚€人去專賣店,一個人在前面選,一個人在后面坐著,而往往是后面坐著的人買單。在人們購買的奢侈品當,50%都是用于商務饋贈。還有當他們為太太和情人購買奢侈品時,不會購買相同的款式。”這項研究還表明,“60%的中國百萬富翁只有30多歲,而在歐洲,百萬富翁的平均年齡都是60歲左右。” 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王德培覺得:“很多中國人把奢侈品作為投資手段,在這個通脹時代,油價糧價高企,奢侈品已經越來越多的成為承載過剩貨幣的地方。”某華爾街金融人士對記者說:“美國人民現在真是窮了,誰還有哪錢買奢侈品???我剛帶一個國內券商的代表團去佛羅里達,他們看到那些國內賣3萬塊一套的大牌西裝減價只賣500美元的時候,立馬一人買了兩套。” 易凱資本的王冉也曾表示,“穿ARMANI曾經是美國金融的類似行規,也算一種無聊的統一”。 以532名基金經理投票的方式,某雜志推出的“國內資本圈最喜愛奢侈品牌”排名里,同樣可以看到這種“群體性狂熱”的顯著體現,在“最推崇的服裝品牌”一項,阿瑪尼以近1/4的絕對優勢成為了資本圈人士的首選。 至于ARMANI西裝比起傳統西裝是去掉胸襯、墊肩的,需要好身材才能與之合稱的先決條件,倒是沒人關注了。 資本圈男士們更沒有留意到的是,他們心愛的ARMANI已經從國內上市公司山東如意集團采購對男裝來說極其關鍵的面料了,2007年度如意公司總經理工作報告里指出:“國際知名的高檔服裝品牌紛紛采用我公司面料代替意大利的高檔面料”,其中除了在歐洲市場就售價達1000歐元以上ARMANI(奢侈品國內售價遠高于歐洲價格),還包括耳熟能詳的德國名牌HUGOBOSS和在大陸賣的最好的男裝名牌意大利的杰尼亞。 在服裝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杉杉集團董事長鄭永剛尖銳地指出:“我覺得奢侈品品牌主要就是滿足少數人的虛榮心。從產品的品質來講,中國的服裝業的工藝技術和制作水準已經是世界級的。在中國的服裝行業當中有大批的企業已經在代工世界頂尖品牌,很多在恒隆廣場這樣的最高檔的消費場所售賣的衣服就是我們中國制造的。我覺得我們是心甘情愿地被奢侈品去宰,因為我所了解的奢侈品牌的成本遠遠低于他的市場價的,通常1000塊的成本,最后的零售價在1萬塊以上,甚至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