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標準>正文
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要求對接《中國制造2025》,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實施工業基礎和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標準化和質量提升工程,加快關鍵技術標準研制,推動在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實現新突破,并適應創新進展和市場需求及時更新標準,力爭到2020年使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從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
對照這一要求,紡織機械行業標準化情況如何?存在哪些不足?未來發展的重點在哪兒?就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全國紡織機械與附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毅。
標準體系已經完備
據李毅介紹,紡織機械領域對國際標準的轉化工作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經多年努力已完成了大部分標準的轉化。截至2015年年底,在紡織裝備領域的157項ISO國際標準中,目前共有129項已經轉化為我國標準,國際標準轉化率為82.16%。
紡織機械及附件的種類繁多,產量大,生產制造工藝復雜多變,因此對零部件的互換性、通用性以及設備的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對噪音、精度、表面處理等質量相關的要求很高。在李毅看來,紡織裝備領域的國際標準都是基礎通用標準,主要規定了術語、尺寸、規格、速度等級、左右側定義等,著眼于設備及附件的互換性和通用性,比較容易執行,也方便國際貿易。此外紡織機械國際標準中的安全標準、噪聲標準,把對機械安全的要求、環保的要求提高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對提高紡織機械制造質量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全國紡織機械與附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一直很重視對國際標準的轉化,并及時進行修訂,保證與國際標準的同步和接軌。
經過多年的發展,紡織機械領域現已建立了一整套技術標準體系,包括基礎通用、紡織器材、紡紗機械(含前紡設備)、絡并捻繞線機械、機織機械(含織造準備機械)、針織機械、染整機械、化纖機械、非織造布機械、紡織檢測儀器和紡織電氣共11個部分。截至2016年3月,紡機行業現行的國家標準112項,行業標準449項,標準總數561項。這些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中,基礎通用標準176項,產品標準334項,方法標準27項,管理標準24項。2016~2017年還將完成40余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定與修訂工作。
標準水平亟待提高
雖然紡織機械領域標準體系完備,國際標準轉化率也較高,但李毅認為,在行業標準化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企業對參與行業標準化工作的認識淺顯。據介紹,工信部曾經以問卷的形式對企業的標準化工作現狀進行調查,紡機標委會將問卷發給紡機企業。從回收的問卷看,多數紡機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化工作是為擴大企業知名度和推銷產品等功利目的,不少企業看中地方政府的項目補貼,而對于促進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等公益目的全然不知。一些企業甚至根本不關心標準的內容,只爭編寫單位或編寫人的排名。
其次,企業自身的標準化水平較低。企業標準化是行業標準化工作的基礎,但當前紡織機械行業中部分企業忽視自身標準化工作,其結果是企業運行效率低、運行成本高;生產過程隨意,產品質量差,甚至有些產品不同批次的尺寸都不一致。企業標準化工作開展較好的多是一些大企業和國有企業,而有些中小企業的產品根本沒有企業標準,企業負責人沒有標準化意識。紡織機械行業專職的標準化工作人員很少,有些企業的標準化人員是兼職的,有些企業甚至沒有標準化工作人員。一些企業負責人認為標準化工作人員不創造價值,是閑差,所以不設專職工作崗位。人才的缺乏使得企業的標準化工作很難開展,行業標準化工作就更難參與。
再次,標準過濫,一些標準的水平不高。企業標準化工作的功利目的導致行業標準中的產品標準過濫。產品標準是很多企業熱衷于制定的一類標準,既可以擴大企業的影響,還可以獲得地方政府的補貼。某些企業剛搞出了一個新產品,甚至連企業標準還沒有,就急于制定該產品的行業標準。有的企業為了制定新標準,在主機標準已經存在的情況下,開始制定其中的專用部件的標準,而這類從屬于主機的部件不一定具有互換性和通用性。
不少企業熱衷于制定新標準,而不愿意修訂已有標準,部分原因是地方政府對修訂和制定標準的補貼不同。另外,有些企業認為修訂的名氣小,制定名氣大。不少企業熱衷制定產品標準,對基礎通用標準沒有興趣。因為基礎標準制定難度大,如果不對某類產品有深入細致的研究,很難制定出像樣的標準,而制定產品標準相對容易,產品說明書上的參數搬過來就行。
某些標準項目工作組成員的技術水平與文字修辭水平不高,致使某些標準條款因敘述不清,而產生歧義。有些標準修訂后,個別條款或參數指標不升反降。有些企業的產品并非自主研發,對產品關鍵技術并未吃透、理解,由此產生的個別標準水平不高。
標準制定推陳出新
對于行業標準化方面存在的問題,李毅認為,首先應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標準化工作者隊伍的總體素質;其次,要嚴格標準立項與報批審查,設立嚴格的審查制度,減少技術與文字錯誤的發生;同時,加強對標準化工作的宣傳力度,使企業意識到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
對于未來紡機行業標準化工作的重點,李毅表示,應與紡織機械行業的發展密切結合,緊跟行業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起到促進紡織機械行業技術創新與規范行業競爭的作用。“十三五”期間,將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紡織機械標準體系,根據行業創新發展和市場需求及時更新標準,重點開展新型紡織裝備的關鍵技術標準研制,對已不適應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標準進行清理。逐步開始社會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優先在跨領域標準、新型智能化裝備及技術標準、檢測與試驗方法標準等方面開展工作,加快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建立標準的速度。同時提高標準制定與修訂水平,促進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增強紡織機械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紡織機械與附件領域的標準制定修訂計劃項目將向新技術、新產品傾斜,向基礎通用標準傾斜,重點開展數字化智能化紡機控制系統、智能化紡紗生產線、數控無梭織機、新型纖維材料生產成套設備、智能化針織設備、新型非織造布成套設備、節能環保型印染成套設備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對標齡較長的主機和專用基礎件標準抓緊復審或修訂,以跟上技術發展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