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提出、全國棉花加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機采棉加工技術規范》國家標準起草預備會在京召開。會議邀請到中國棉花協會副秘書長楊照良、中國纖維檢驗局研究員熊宗偉、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副總經理徐延毅、新疆兵團農機局局長丁衛東和新疆兵團農八師機采棉加工領導小組組長、機采棉加工資深專家馮紹斌到會參加。參與標準討論的專家分別來自鄭州棉麻工程技術設計研究所、安徽財經大學、新疆農業科學研究院、新疆西部銀力棉業公司和有關棉機企業。
會議首先明確了制定《機采棉加工技術規范》的重要意義。機采棉加工技術是世界發達國家棉花產業發展的一項常規技術,但在我國推廣機采棉技術,卻是對棉花傳統種植、采摘及加工模式的挑戰和改變。我國手摘棉加工工藝已經發展了六十余年,而機采棉從試驗至推廣僅發生在近十五年當中。我國目前的機采棉加工工藝水平參差不齊,有全套從美國進口的機采棉加工工藝設備,有從美國進口的機采棉清理設備與國產的軋花等設備組合的機采棉加工工藝設備,還有國內不同生產廠家的全套機采棉加工工藝設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發展機采棉的過程中,有過慘痛的經歷和教訓,國外進口的機采棉工藝設備并不適用于中國國情,在加工國內機采棉的過程中,有水土不服的現象,因此行業內興起了一股探索適用于我國機采棉加工工藝的熱潮,以期在保證機采棉加工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加工各環節的生產效率。
2011棉花年度,新疆手摘棉的采摘成本已達2元/斤之多,約占籽棉價格的20%,而機采棉的采摘成本在0.7元/斤左右。因此,在新疆大力發展機采棉是大勢所趨,內地也在逐步試探性的開展機采棉加工。在高人力成本和用工荒的驅動下,截止到2012年底,新疆地區和兵團將建成480條機采棉加工生產線。機采棉加工工藝和技術與手摘棉有較大的區別,對排雜、清理、水分控制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因而迫切需要制定《機采棉加工技術規范》,以適應機采棉快速發展的需要,更好地將國內目前先進的機采棉加工技術和工藝規范化和標準化,從整體上提高機采棉加工水平,保證機采棉的加工質量。
會上,各位領導和專家對《機采棉加工技術規范》國家標準初稿進行了深刻和細致的討論,各抒己見,積極提供自己在機采棉加工方面的寶貴經驗和建議。通過討論,正式組建了標準起草小組,梳理和搭建了標準框架,分配了對標準中重要參數的研究任務。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