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標準要為轉變紡織工業增長方式、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提供技術支撐。重點研究制定與產業發展配套的產業用、家用紡織品和服裝標準,紡織新材料、生態紡織品、功能性紡織品、高新性能紡織品、功能服裝等重點產品及相關檢測和評價標準,紡織機械裝備以及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方面的標準,紡織品服裝與紡織機械安全標準。
通過對一批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研究,制定一批滿足市場需求而且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重要標準,提高紡織工業標準整體水平和國家化水平,進一步優化標準體系結構,提升我國標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建立起與我國紡織科技和產業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標準體系。
“標準工作正式寫進紡織工業科技進步綱要還是第一次,足見標準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發展部標準處副處長孫錫敏介紹說。標準是服務產業的,因此,“十二五”期間,紡織行業的標準工作主要圍繞新材料、健康環保以及節能減排開展,而涉及到具體標準建設又可以分為制定新標準、修訂現有標準以及實現與國際標準接軌三個方面的工作。
新材料標準建設:標準工作一大重點
紡織纖維新材料已被納入國家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在《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也明確規定,未來要“提高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
孫錫敏表示,目前新纖維推出的速度比較快,而對于這些新纖維材料進行定義、定性及定量都比較困難,亟需相應的配套標準。他還表示,纖維新材料的發展是未來紡織工業的重點,這都決定了“十二五”期間紡織新材料的標準建設將是未來標準工作的一個重點。
在“十二五”期間紡織標準研究工作的16個子項目中,有5項屬于針對紡織新材料而制定的標準。首先,是紡織新材料基礎性能數據標準的制定。孫錫敏介紹說,與紡織新材料的發展相比,關于新材料的基礎數據嚴重不足,目前國內外還沒有系統的新型纖維基礎數據,而一些機構、企業采用的標準又缺乏權威性,很難被廣泛接受,這都直接影響紡織新材料的應用和推廣。為此,到2015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將組織完成高性能碳纖維等10多種紡織新材料力學、化學、熱學性能及回潮率等特征的基礎數據表測定,形成系列國家標準指導性技術文件。
其次,是高新性能纖維、生物質纖維及差別化纖維等3項具體纖維標準的制定。孫錫敏說,這一系列的纖維新材料被廣泛應用于國防、航天以及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制定出相應的標準體系,一方面可以大大推進這些纖維新材料的應用,另一方面也給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判斷的標尺,實現消費者的知情權。“十二五”期間,預計將完成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丙烯腈碳纖維等系列高新性能纖維的標準,完成聚乳酸、蛋白質、殼聚糖等生物質纖維的標準,以及完成陽離子染料可染PET切片及纖維PBT、PTT、有色、細旦、異形等差異化等系列標準。
最后,是回收再利用系列標準制定。孫錫敏說,“十二五”規劃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因此紡織工業中纖維的回收再利用就成為“十二五”建設中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工作。目前,廢聚酯、廢絲、廢面料等生產聚酯再生紡絲新技術得到了不斷的發展,而標準工作也已完成了再生滌綸短纖維的標準制定,在此基礎上,將加大對其他再生產品標準的制定,形成再生滌綸等一系列標準。
紡織品生態安全標準:保護消費者權益
據孫錫敏介紹,標準的制定工作有著自身的發展歷程。開始的時候,主要是從生產的角度出發,規定一些工藝流程,而現在的標準建設工作更多地是從消費者利益出發,從最終產品的角度設立服用、家用及產業用的相應標準。
“十二五”期間,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將組織完善紡織品生態安全標準的制定。孫錫敏說,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時促進我國紡織品服裝技術標準與國際接軌,我們應該加大相關標準特別是兒童紡織品服裝安全標準的建設。標準化工作的重點會轉移到生態安全方面。
未來的標準工作會在現有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基礎上,進一步制定紡織品生態安全方面的標準,推動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對環保、安全及衛生等技術要求的重視和了解,促進企業管理和生產工藝的不斷改進,促進紡織產業的升級換代和出口創匯。
產業用紡織品標準:相對滯后,亟待跟進
產業用紡織品是紡織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發展極為迅速,但針對產業用紡織品的標準工作則顯得相對滯后。孫錫敏說,標準是隨著產業的發展和成熟而不斷完善起來的,產業用紡織品的迅速發展對標準的制定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同時,他表示,產業用紡織品的生產和應用分屬不同的行業和門類,因此,相應標準的制定往往不是一個部門能單獨完成的,比如一種新型材料用在了建筑上,這就需要建筑部門的協作和配合來制定這種新型材料的標準。
“十二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方面的標準工作將圍繞產業相對成熟和應用比較廣泛的產品展開。在紡織標準研究的16個子項目中,有一項是汽車用紡織品系列試驗方面標準的制定。據介紹,國外汽車用紡織品性能檢測方法標準較多,對于一般性能均采用普通紡織品現有標準。對于汽車紡織品所需的特殊性能,國內外大多采用SAE和知名企業各自的內部標準,試驗方法不統一,試驗數據沒有可比性。為此,“十二五”期間的標準工作將集中完成一系列汽車用紡織品材料的特殊或專有性能檢測方法標準,并且制定和完善相關產業用紡織品的標準已列入《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紡織機械標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紡織機械的先進程度、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紡織產品的性質和特點,因此隨著中國紡機產業的發展,紡機標準的建設及完善就成為“十二五”標準工作的重點之一。
在“十二五”紡織標準研究的16個子項目中有2項標準專門針對紡機行業,分別是,紡織機械安全標準制定和新一代紡織成套設備技術標準的制修訂。前者將以國際標準ISO11111和GB/T17780系列標準為基礎,對行業重點機械設備制定安全標準和文件,完成《紡織機械安全要求》系列標準的制定。
后者將在現有標準基礎上,做好新一代紡織成套設備技術標準的升級,重點圍繞高效紡紗生產線、差別化高性能纖維制造成套設備、新型非織造布設備、節能環保印染成套設備、數字化智能化紡機控制系統、機電一體化無梭織機以及電腦控制針織系列設備等相關技術標準,完成70項技術標準制定和修訂計劃,建立較為全面的紡織機械專業標準體系,逐步解決行業標準覆蓋不全和新產品的標準滯后等問題。
標準的國際接軌:實現與紡織大國地位匹配
據我國海關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1713.32億美元,占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比重的31.72%。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我國提出和研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優勢特色紡織品的國際標準,掌握我國在紡織品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十二五”期間,紡織品檢測方法國際標準研究和服裝用人體測量國際標準研究,這兩個子項目都將采用承擔國際秘書處工作的方式開展。據孫錫敏介紹,關于第一項研究,中國目前已經承擔了該項目的國際秘書處工作,并將以中國為主導提出國際標準,在2項已通過ISO提案的基礎上,推進另外2項的研究,力爭有4項通過ISO認證。對于第二項標準,中國目前正在積極申請承擔ISO/TC133秘書處的工作,爭取讓中國的服裝用人體測量國際標準體系達到國際水平。
還有一項國際標準的研究是,生絲電子檢測分級規范和試驗方法的國際標準。孫錫敏說,我國生絲電子檢測技術的研發已有20多年的歷史,由我國提出的《生絲電子檢測分級規范和試驗方法》國際標準提案已獲ISO/TC38/S23投票通過,因此三年內需完成相應的制定工作,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領先國際的生絲電子檢測標準體系。
標準的自我梳理:建立紡織標準和諧體系
隨著標準數量的增加,標準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如何根據行業發展需要構建紡織標準體系,解決目前標準體系中存在的一些不適應問題,是今后需要加以研究的問題。孫錫敏舉例說,按照面料的標準要求,色牢度應該達到3級,而服裝則要求色牢度為3~4級,這樣一來合格的面料做成服裝之后就可能不合格。因此,標準體系建設中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完善產業鏈上下游之間標準的協調,理順眾多標準之間的關系。
在“十二五”期間,優化紡織工業標準體系結構便成為標準研究16個子項目中的一項。據介紹,現在紡織品標準已基本形成體系,當前要根據紡織各行業的發展形勢,研究如何優化和構建適應紡織工業發展新形勢的標準體系,最終建立內部和諧、融通的標準體系框架。
除此之外,在“十二五”紡織標準研究的16個子項目中還有功能性紡織品檢測方法與評價標準的研究,如完成防蚊、防污等功能的檢測標準,建立對市場上已開發的功能性紡織品檢測標準的覆蓋。色彩標準,即紡織品色彩標準研究,到2015年完善紡織品色彩的表示標準、建立所有實物顏色的標準數據信息庫。
記者:您怎么看待標準滯后的問題?
孫錫敏:標準來自產業,是產業技術成熟之后出現的產物,因此,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標準永遠是滯后的。當然,標準的作用是服務產業,隨著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相應的紡織標準也需要及時跟進。這次標準研究被寫入《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就說明標準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記者:您剛才說標準是產業技術成熟之后的產物,那么標準與技術成熟度具體是怎樣的關系?
孫錫敏:可以這樣說,很多標準剛開始是企業標準,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都依循這一個標準時,這個企業標準就漸漸地成為了行業標準。因此,一般說來,標準的制定依循的是行業內技術的中上等水平。也就是說,行業領軍的企業,他們的標準或許會高于行業標準,而一些技術水平稍差的企業,經過改進和提高之后,也能達到個標準。
標準的作用是基礎性的,從其對技術的促進方面而言,可以說標準不是保護落后,而是促進先進。同時,判斷標準的優劣,主要是考察它的實用性,只有行業普遍采用的標準才是成功的標準。
記者:一些國際貿易摩擦常常因標準問題而起,您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孫錫敏: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對外貿易中,雙方都會按照合同約定執行,很多貿易摩擦根本上的原因還是合同約定不清,或者違約。在這種情況,標準往往會成為一個“替罪羊”,是一種借標準之名謀其他目的的行為。另一方面,的確有一些貿易摩擦是由于標準的對接問題,因此我們下一步會加強紡織服裝產品標準跟國際接軌的工作。
記者:標準國際接軌工作是怎么展開的?
孫錫敏: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直接采用國際標準,二是主導制定國際標準,三是承接國際機構工作。第一種形式比較好理解。第二種是指,隨著中國紡織工業的不斷壯大,很多產業技術在中國不斷成熟并達到領先水平,那么我們就可以向國際標準機構提出標準提案,并進行后續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承接國際機構工作是指,國際紡織標準化、服裝標準化、紡機和配件標準化等國際秘書處都要落實在某一個國家進行研究,中國可以憑借紡織業地位,積極承接相應機構工作,并制定有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