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輸臺服裝紡織品技術門檻進一步提高
隨著2012年1月1日臺灣對服裝、內衣、毛巾、毛衣、泳衣、織襪、床上用品等的強制性檢驗制度的施行,輸臺紡織品的技術門檻將進一步提高。據悉,今年下半年,臺灣地區檢驗部門決定對在臺灣生產、銷售和進口至臺灣的紡織服裝產品實施強制性檢驗制度,該檢驗制度是根據臺灣CNS15290《紡織品安全規范(一般要求)》標準而制定的。第一階段“24個月以內或身高低于86cm的嬰幼兒穿著的服裝和服飾附屬物”的強制性檢驗制度已經于2011年7月1日開始實施。 根據該項強制性檢驗制度的規定,輸臺紡織服裝產品必須符合CNS15290《紡織品安全規范(一般要求)》標準,CNS15290主要檢測項目包括游離甲醛、偶氮染料、鉛含量、鎘含量、有機錫化物、成分分析以及物理安全項目等,同時要求成分標示、洗滌標示和產地要附在商品上。產品一旦通過強制性檢驗,將必須附有商品檢驗標識,標識可附在產品、吊牌或其他包裝材料上。另外,臺灣檢驗部門禁止零售商銷售沒有附上商品檢驗標識的紡織品。強制性檢驗制度對紡織品的要求更加嚴格,與美國、歐盟等國家的要求更加接軌,其實施將大大提高輸臺紡織品的技術門檻。 紡織服裝類產品是大陸出口臺灣的主要商品之一,特別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獲計劃2011年1月1日起實施以來,大陸出口至臺灣的紡織服裝產品大幅增長。在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輸臺紡織服裝企業,積極做好應對工作:一是密切關注臺灣紡織品強制性檢驗制度的最新動態,及時了解和掌握CNS15290標準法規的具體要求;二是積極改進生產工藝,加大對產品內在質量的控制力度,提高自檢自控能力,確保產品質量安全;三是加強與權威檢測實驗室的合作,及時對CNS15290標準涉及的指標抽樣檢測,嚴把質量關,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