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標準FZ/T 01101-2008《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測定 物理法》
紡織品品質包含內容廣泛,其中紡織纖維種類及含量是品質的重要內容之一,GB 5296.4–1998中明確規定消費品使用說明中必須標明纖維成分及含量,這也是消費者的關注點,因此紡織纖維種類及含量測定的準確性成為一項重要的檢測任務。在實際檢驗工作中,棉/麻與再生纖維素纖維混紡產品的纖維含量測定一般采用化學測定方法和纖維橫截面面積測定方法。 行業標準FZ/T 01101–2008《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測定物理法》參照美國AATCC 20A:2005《纖維定量分析》中相關內容進行制定,本標準為難以目測鑒別的或不宜采用化學分析方法的混紡、交織紡織產品及散纖維原料的纖維含量定量提供了檢測依據,筆者解讀了標準并在實踐檢測和調研工作中發現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在有關方面提出的相關問題作補充,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以此優化標準。 1化學測定方法與纖維橫截面面積測定方法的比較 麻、棉是天然纖維,屬于植物纖維,又稱天然纖維素纖維,化學性質較耐堿而不耐酸。再生纖維素纖維是指用林材、棉短絨、蔗渣等纖維素為原料制成的結構為纖維素Ⅱ的再生纖維。目前生產的主要是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萊賽爾纖維等。 棉/麻與再生纖維素纖維混紡的化學測定方法使用FZ/T 01057.3–2007《紡織纖維鑒別試驗方法溶解法》標準,基本操作過程如下: 按標準要求裁樣,用甲酸/氯化鋅將樣品在不同的試驗溫度條件下進行溶解,將剩余物洗滌、烘干、冷卻稱量,通過失重計算出各組份含量。 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化學測定棉/麻與再生纖維素纖維混紡含量的方法經常出現不平衡的結果,有時差異很大,影響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而出現結果差異的原因眾多復雜,由于再生纖維素纖維是以天然纖維為原料,與天然纖維棉/麻的化學性質具有一定的共性,實驗中用溶解法溶解再生纖維素纖維時的試劑濃度,溶解時的時間和溫度都是重要因素,而這些因素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通常難以把握,容易造成麻棉的損失,影響結果的準確性;現代先進工藝的運用,例如一些染色的處理,麻棉的絲光處理等都可能影響到化學檢測的結果,給化學檢測工作增加了難度,通過多次的實驗證明運用化學檢測方法還存在很多的問題,無法保障結果的準確性。 FZ/T 01101–2008《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測定物理法》纖維橫截面面積測定方法解決了化學檢測方法的問題,更適合棉/麻與再生纖維素纖維混紡的含量測定。該標準規定的橫截面面積測定方法如下:采用顯微鏡放大后或數字式纖維檢測系統通過觀察纖維形態結構辨別各類纖維,分別測量各類纖維橫截面面積,結合測得的各類纖維根數,計算橫截面平均面積,最后根據公式計算各類纖維的含量。 FZ/T 01101–2008的運用解決了溶解法溶解再生纖維素纖維時對麻棉造成損失的問題,在技術上彌補了化學檢測方法的不足,由于棉/麻與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形態結構上的差異,經驗豐富的檢驗員對于一些染色和絲光處理等的問題也可以幾乎不受影響,能夠準確地測定棉麻與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含量,保障了結果的準確性,如圖1,給出了化學溶解法與橫截面測定法測定棉與再生纖維素纖維含量的柱狀圖。 圖1 棉纖維含量不同試驗方法對比分析 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測定結果準確性方面,纖維橫截面面積測定法比化學溶解法有明顯的優勢,為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建議使用FZ/T 01101–2008纖維橫截面面積測定法。 2纖維橫截面面積測定 標準FZ/T 01101–2008《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測定物理法》中分別介紹了顯微投影儀測定方法和數字式纖維檢測系統方法測定纖維橫截面面積,經過綜合分析、反復研究和檢測的實踐工作,總結了各自的優勢和不足,并提出了優化的方法。 2.1顯微投影儀測定方法 用顯微鏡測微尺(分度為0.01mm)校準顯微投影儀,將制好的橫截面試樣通過顯微投影儀放大500倍投影成像,在投影平面內放一張約30cm×30cm方格描圖紙,進行描圖,切取的橫截面要求每根纖維盡量完整、清晰;描圖像時要求均衡,注意不要描繪已經描過的纖維,每種纖維至少測量100根,若試樣纖維橫截面存在明顯不均勻,則測量根數不少于300根,若某種類纖維含量較低,試樣中該類纖維總根數不足,則測量試樣中所有該類纖維根數,計數方格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