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服專業市場建設及管理技術規范》推行實施 整合勢在必行
首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標準實施,從建設環境、經營環境、安全要求、招商管理等方面對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進行了規范. 作為我國紡織服裝流通貿易領域的第一部行業標準,由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負責組織編寫、商務部立項并發布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建設及管理技術規范》(標準編號SB/T10504-2008日前正式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實施。
標準分別從建設環境、經營環境、安全要求、招商管理、經營管理、市場秩序及信用管理、商戶管理、從業人員管理等方面對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建設進行了規范。 “國內現有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能達到這個標準的,幾乎為零。”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彭定福指出,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經過多年的迅猛發展后,建設和管理已經遠遠落后于行業的發展速度,尤其是處于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不規范程度嚴重,亟待規范化升級改造。 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發展不平衡 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是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從沿街攤位起家,起初市場規模很小、商品檔次低、經營品種單一,經過了初創期、發展期、高峰期的演變和發展,已經呈現了大型化、高檔化、品種全、功能多、輻射廣等特點。目前,我國銷售額上億元的專業市場有400多家,近年來每年的銷售額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加。這期間不僅有無數令人驚嘆的創業故事,而且培育了大批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成為我國紡織產業重要的“品牌孵化器”,對區域經濟的發展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是伴隨國內紡織產業的發展和商業流通體制改革而出現的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流通模式。”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會長李建華對此這樣概括。 近年來,全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已成為國內紡織服裝銷售批發的主要流通渠道。“但是,盡管如此,國內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發展的盲目性、市場發展不平衡、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的現象仍普遍存在。”彭定福表示。 “市場與市場的距離半徑甚至只有幾十公里,在一個區域可以密集扎堆數個專業市場,而不少市場就是將過去散落在街頭的小攤位集中到一幢現代化的大樓里,沒有管理和競爭手段上的區別。”彭定福說。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在全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走訪調研中發現,經營產品檔次低、技術含量低、質量較為粗糙、管理水平較低、市場形象混亂、信用度低、生命力弱的專業市場在全國是普遍現象。由于區域與區域之間、市場與市場之間日益嚴重的同質化競爭,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對客戶、產品、渠道、人力等多種資源以及市場份額的爭奪亦呈日益加劇的趨勢,國內很多專業市場因此招商艱難,招商不足、經營慘淡成為普遍狀況,全國各地的“空殼市場”也加速涌現,造成土地和資金的雙重浪費。 同時,隨著中國流通領域對外開放的擴大深化,國際紡織服裝零售巨頭紛紛加速搶灘中國市場,也使國內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內一些外向型紡織服裝企業在國外訂單大幅下降的“慌亂”中,不得不選擇內銷。作為內銷一級批發渠道的專業市場被期待能發揮更大作用。 填補國內紡織服裝貿易領域空白 其實早在2006年6月,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就成立了標準起草組。起草組在完成了標準的初稿撰寫工作后,用半年時間走訪了濮院、盛澤、湖塘、天津、蘇州、義烏等6個省市城區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在為期兩年的起草過程后,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還征求了包括中國商業聯合會、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市場體系建設司制度處、中國消費者協會等多家相關職能部門、協會機構的修改意見。同時,為全面反映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還邀請了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中國湖塘紡織城、濮院羊毛衫市場、中國國際服裝城(蘇州)、義烏針織貿易商會等在全國范圍內有一定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企業參與標準制定。 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理委員會服務業發展局局長顏有明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規范標準的出臺在業內已被期待頗久,市場、商戶近幾年紛紛進行的升級改造、布局調整終于有了規范的指導標準,市場管理、建設及安全經營的競爭力提升甚至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上下游都將因此受益。 “標準填補了國內紡織品流通領域標準建設的空白。”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相關官員對此表示,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此項規范標準是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開創性工作,將成為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建設與管理規范化發展,行業整體有序發展的積極“推手”。 不過,彭定福坦言,作為行業標準,在全國的貫徹執行中,仍將面臨各地方政府的保護主義、企業商戶認識不足、各專業市場管理經營水平參差不齊等現實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