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并超過允許公差范圍的,應全批降等。
D6 檢驗周期
物理指標、棉結雜質每批檢驗一次,質量穩定時,也可延長檢驗周期,但每周至少檢驗一次,如遇原料及工藝變動較大或物理指標及棉結雜質降等時,應立即進行逐批檢驗,直至連續三批不降等后,方得恢復原定檢驗周期。
D7 取樣數量
檢驗布樣在每批棉本色布中整理后、成包前的布匹上隨機取樣,取樣數量不少于總匹數的0.5%,并不得少于3匹。
D8檢驗方法
D8.1 棉布長度檢驗,采取折疊好的布匹,每1折為1 m,先量折幅,然后數折數,并用鋼板尺測量其余不足1 m的實際長度,精確至0.01m(以檢驗者指定的一邊為準),不足0.01 m的不計。
計算公式:匹長或段長=實際折幅長度X折數+不足lm的實際長度 ……(D1)
折幅長度的測量應將布平攤在平臺上進行,用鋼板尺在距布的頭尾5m范圍內,均勻地測量5個折幅(聯匹布加倍)的上下二頁(距邊5~10cm),以測得的10個數字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匹布的實際折幅長度,測量精確至0.1 cm,平均數字計算精確至0.01cm,四舍五入為0.1cm。
D8.2 棉布幅寬應按匹檢驗,采用折疊好的布匹,將布平攤在平臺上,用鋼板尺均勻測量5處,但距布的頭尾不小于2m,并以測得數字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匹布的幅寬平均數,計算精確至0.01cm,四舍五入至0.1 cm。
D8.3 棉布密度應按批檢驗,檢驗密度一般用密度鏡在布匹(距布的頭尾不少于5m)的中間部位進行,一般可檢驗5cm內的經紗或緯紗根數,將結果乘2即得。密度在100根以下時仍應在10cm內檢驗密度,經密必須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緯向不同位置檢驗五處(其中二處應在距離布邊3cm處),緯密必須在每匹不同的五個位置檢驗,幅寬在110cm及以下可每匹經密查3次,緯密查4次,然后分別求出算術平均數。點數經紗或緯紗根數時,須精確至0.5根,點數的起訖點均以2根紗線間空隙的中間為標準,如訖點到紗線中心則最后l根紗線作0.5根,凡不足0.5根的作0.25根計,超過0.5根不足1根的作0.75根計。密度計算精確至0.01根,然后四舍五入至0.1根。在測定經密時,必須同時在該處測定布幅,記錄數字精確至0.1 cm。
D9 長度、幅寬、經緯向密度必須保證成包后符合標準規定。
附 錄 E
假開剪率和拼件率的規定
(補充件)
凡用戶允許假開剪或拼件的,可實行假開剪和拼件。假開剪及拼件率合計不超過25%,其中拼件率不超過10%。
附 錄 F
棉本色布技術條件制訂規定
(補充件)
F1 棉本色布的組織規格,根據產品的不同用途或用戶要求進行設計。
F2 棉本色布產品品種的分類,以織物的組織為依據,如組織相同的織物,則以織物總緊度、經緯向緊度及其比例進行分類。棉本色布一般分為平布、府綢、斜紋、嗶嘰、華達呢、卡其、直貢、橫貢、麻紗、絨布坯等類別。
F2.1 棉本色布產品品種分類見表
F3 棉本色布的技術條件
F3,1 匹長:織物的匹長,以米為單位,取一位小數。
F3.1.1 公稱匹長 工廠設計的標準匹長。
F3.1,2 規定匹長 疊布后的成包匹長。
規定匹長=公稱匹長+加放布長------------(F5)
加放布長包括加放在折幅和布端的,為保證棉布成包后不短于公稱匹長。
F3.2 幅寬
F3,2.1 織物幅寬以0.5cm或整數為單位。其公英制換算的小數取舍:0.26—0.75取0.5;0.75以上取1;0.26以下舍去。
F3. 2.2 公稱幅寬為工藝設計的標準幅寬。
F3.3經、緯紗特數
F3. 3. 1 織物經、緯紗特數用公制表示。如需要公英制同時標出時,公制特數在前,英制支數在后并加括號,例如29/29(20s×20s)。
F3. 3.2 新品種設計中,經、緯紗特數應根據GB/T 398技術要求中規定的tex系列選擇。
F3. 4經、緯紗密度
F3.4.1 織物的經、緯紗密度以10cm內經、緯紗根數表示。在英制折算公制時,不足0.5根的舍去,超過0,5根不足1根的作0.5根 計。
F3.4.2 設計新品種時,經、緯紗密度以0.5根或整數為單位,經、緯紗密度的選擇要能夠體現不同品種的特色?! ?
F3.5 總經根數
F3.9.3 計算的小數小計,取整數。
F3.9.4 織物中紗線強力利用系數K值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