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紡織品簡介
軍隊的發展離不開現代化的裝備,雖然紡織工業提供不了坦克、大炮、導彈、火箭等現代武器裝備,但毫無疑問,軍事力量也有紡織行業的一份貢獻。軍用常服、禮服、普通工作服、生活用紡織品等軍隊里使用的一般紡織品更強調功能性,有更高的附加值,也是各國紡織科研人員的重點攻關研究對象。而包括防彈衣、防化服、導彈推進劑防護服、核生化沾染防護服、防酸防堿工作服、阻燃作戰服、迷彩偽裝服、電磁輻射防護服等軍用特種紡織品是軍人抵御各種武器損傷和各種惡劣自然環境的最后一道防線。 軍用紡織品究竟是什么?它的發展脈絡是什么?紡織企業又應該如何參與到軍隊建設中來?讓我們走進軍營,走近軍用紡織品。 軍用紡織品是什么? 軍用紡織品可不僅僅是當兵的所穿的軍裝和所蓋的被子。 “目前軍用紡織品種類很多,品種可達上千種,但是要分類的話,大概可以分為四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所長張建春介紹說,軍用紡織品包括常服、禮服、工作服和防護類服裝。 常服主要是平時工作時穿著,外穿常服與常服上配備的各種服飾;禮服主要是重大禮儀場合和外交場合穿著,與常服最大的區別在于加戴了授帶。 而工作服主要是各種特殊工作場合穿著,這類服裝所用材料通常都有功能性,如油庫的防靜電服,艦船上的防火服。 防護類服裝,主要是針對戰場士兵可能遇到的傷害研制的服裝,以防彈、救生為主要功能,如防彈衣、救生衣、阻燃作戰服等。 軍裝發展五階段 目前,軍用紡織品已經發展到第五個階段精良化階段。第一階段是統一著裝階段,第二階段是統一單一著裝階段,第三階段是統一多制式著裝階段,第四階段是較精良階段。 當然,上述的種類只是當下的分類。張建春對記者介紹,我國的軍用紡織品已經發展了好幾代,目前已發展到第五個階段。 他說,解放戰爭前,我國的紡織工業集中在國民黨統治區,人民軍隊完全靠繳獲衣物和自己動手解決著裝問題,衣服談不上規整,款式差別很大,屬于不正規階段。建國后,人民軍隊有了真正統一的軍裝。 上世紀50年代,我國興建了不少紡織工業基地,但仍然不能滿足軍隊日益增長的軍服需求。而這個時期,則屬于統一單一著裝階段。 1955年軍銜制的實行,首次打破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只有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標志著軍服正規化的開始,但當時部分禮服的面料還要從蘇聯進口。這個階段是統一多制式著裝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紡織工業領域有了根本性的進步和發展,成為世界矚目的紡織品生產大國,在產業鏈的系統性、完整性、先進性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縮小。這時的軍用紡織品則為較精良化階段。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紡織大國地位逐漸穩固,新的軍用紡織品研究和開發處于高峰段,新的軍用紡織品裝備跟國外差距進一步縮小,同時還根據我國實情逐步開發一些新的,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的紡織服裝產品。精良化階段現在則成為趨勢。 紡織國防相互促進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我國紡織科技人員研制成功了1300多種復合材料、40多種特種纖維,滿足了國防建設對紡織品的需求。軍事工業中的高新技術向民用領域的擴散、轉移和產業化,對帶動紡織業的結構優化和產品升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軍隊、國防建設與紡織工業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良好的紡織工業為國防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新的軍工紡織品的開發對紡織工業的提升換代起到促進作用。 回顧歷史,因為軍事的需要,間接也促進了中國紡織行業的機器化大生產。 據《中國紡織發展史》介紹,鴉片戰爭以后,有些當權人物認為中國失敗的原因在于武器不良。因此從19世紀60年代起,逐步興辦了官營軍事工業。 1870年代以后,又擴展到了軍用紡織品生產。如左宗棠辦的蘭州織呢總局,于1880年投產,這是中國除繅絲以外第一家采用全套動力機器的紡織工廠。但機器購自外國,聘請外國技師管理生產,產品直接供應軍需。 “而如今,紡織品在部隊裝備方面,紡織纖維制品是僅次于鋼鐵材料的第二大裝備品,對保存和提高部隊戰斗力具有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張建春說。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紡織大國,目前世界上50%以上的紡織品產自中國。在軍隊里,紡織品是除武器裝備外的第二大軍隊裝備品,單兵、武器、艦艇等多方面都涉及紡織品。所以強大的紡織工業是我國建設強大國防的重要基礎,紡織工業為國防建設做了巨大的貢獻。” 建國以來,紡織工業為國防建設提供的各種纖維、面料、繩、帶、線、篷蓋材料、降落傘綢、包裝及填充材料等均以億米或萬噸計算。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我國紡織科技人員研制成功了1300多項復合材料、40多種特種纖維,滿足了國防建設對紡織品的需求。 而軍隊防彈裝備的研發不僅促進了紡織、冶金、化學、機械工業的發展,防彈裝備轉為民用后,為有合法需求的公安、檢察院、法院、保安體系提供了服務,又為以上行業提供了新的市場和產品開發領域。 防護涂層、滌棉阻燃、抗油拒水、防靜電、防水透濕薄膜、化纖仿毛等技術都源自軍隊的研究單位,經過軍轉民后帶動了地方紡織企業參與,采用這些技術生產的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冶金、勘探、電子等行業領域。 軍事工業中的高新技術向民用領域的擴散、轉移和產業化,對帶動紡織業的結構優化和產品升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軍用紡織品是如何煉成的? “常服、禮服的研發已經非常成熟。”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專家介紹,目前工作服也完成了部分攻關,部隊也有裝備。但是近幾年來,原裝備的部分品種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或存在技術水平低、檔次不高的問題。目前正在立項研究中的項目有滅火服、防蚊蟲服、防靜電服等。 仍需大力攻關 在防護服方面,據介紹,防護類服裝在過去的20年中,主要是作為戰儲物資進行了部分儲備,部隊實際發放的較少?,F在隨著軍費的提高,這些裝備將陸續發放給部隊試用。 這類服裝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所用材料均為高性能纖維,目前尚未實現國產化,需從外國進口;或雖已國產化,但性能指標不穩定,不能實現大批量應用。 據了解,過去軍用防護服的主要功能是為士兵抵御雨、雪、風、嚴寒、酷暑等環境影響,使戰士能行動自如。隨著化學、生物、熱核等殺傷性更強的武器、小型偵視裝備和傳感系統的發展,對軍用防護服的要求顯著提高。 在現代局部戰爭條件下,防護服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軍用防護服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幫助士兵有效地抵御、防范和抗擊惡劣的氣候條件及常規、生物和化學戰爭。 “因為防護服的阻燃抗熔滴性要求高,目前大部分國家通過芳綸1313和棉混紡織物作為作戰服面料主要原料,但存在價格高、難染色等問題,目前我所研究的聚酯阻燃抗熔滴的織物有一定的進展。”張建春告訴記者。 軍需市場巨大 目前,軍工一些領域已經有大量民企的影子,特別是軍用紡織品領域,民企的影子顯得更多一些。這得益于國家的政策。 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軍工領域的若干規定》、《國務院鼓勵非公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相關規定,非公有資本能夠獲得更多機會進入國防建設領域,參與軍工科研生產項目的競爭。 而《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采購條例》也明確允許民營企業好的產品進入軍隊建設,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逐步進入軍品市場,這意味著軍用裝備生產只能由軍工廠壟斷生產歷史的結束,也意味著軍品采購逐步走向市場化和公開化。 同時,紡織品作為軍需品的一個重要門類,歷來是軍隊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軍品采購的市場化和公開化必將促進更多的紡織企業參與到軍工產品研發、生產和成果轉換中來,促使更多、更好的化纖及紡織產品進入軍隊采購之列。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外,軍需紡織品這一巨大的市場對于企業來講也擁有巨大的吸引力。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0年,中國現役軍人為228.5萬人,預備役51萬人,準備軍人員66萬,是世界人數最多的軍隊。 “我軍人數眾多,軍用紡織品的需求也十分巨大,每一年的產值都達到百億元以上。”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的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 軍企民企齊開發 這位工程師介紹說,軍用紡織品不同于一般的紡織品,無論從材料選用還是款式設計上都與民用紡織品存在巨大的區別。 軍用紡織品的適應性明顯優于民用紡織品。一種軍用紡織材料可能需要適應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全國各地駐軍的需要,因此在研制時要綜合考慮復雜多變的地理環境和使用條件對紡織品的要求,有時常常需要犧牲服用舒適性來滿足大區域應用的需要。 這個現狀也得到參與軍用紡織品研發和生產企業的認可。 際華三五四三針織服飾有限公司是專門從事針織服飾產品生產,有幾十年為軍隊提供服務的歷史。該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寧軍告訴記者,軍隊對紡織品的要求相對于民品更具體化。“主要是因為軍隊是個特殊群體,其所穿著的服裝具有不同功用,因此針對其功用不同,整體的設計研發亦會不同。” 據悉,軍用紡織品的研發模式是:由軍隊研究所承擔軍用研發任務,在具體的材料研制、結構設計、系列配套、性能檢測等方面,軍隊研究所根據項目研究需要,尋找國內相關的大學、研究所或企業(國有或民企皆可)合作。 研發過程中可能根據需要支付相應費用,研發出的技術歸軍隊所有,但裝備的生產由企業負責完成。研發過程中需根據保密需要,合作雙方簽訂保密協議或在合作協議中增加保密條款。 除了與企業、科研所合作外,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目前已經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希望建立協同一致的機制,潛心研究高科技的產品,廣泛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進行軍用產品的科研和生產,用最新的紡織產品武裝軍隊。 李寧軍說,與軍方合作后,收益穩定,資金回收更快捷、更規范。不過他也坦言,因為每年軍需部門要對軍品進行考價,產品價格是按照軍隊要求執行,所以毛利率不一定高。 企業需要硬實力 當然,與軍方合作,也需要企業的硬實力。李寧軍告訴記者,企業成功競標,資質、投價都很重要。 產業鏈上端的企業們也耐不住寂寞,瞄準了軍用紡織品市場。比如位于天津的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 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軍需裝備研究所、天津工業大學共同研制的復合熔噴非織造布材料其過濾效率達到99.99%。這種材料的保暖性極佳,且重量較輕,現在已經成為軍隊指定的保暖填充材料。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先進的技術,公司總經理邢克琪將其歸因于合作。“天津工業大學理論性強,擅長基礎研究和測試,泰達是生產企業,了解市場,實踐能力強,而總后軍備研究所屬于應用單位,這幾年的不斷創新正是得力于產學研用的結合。”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家企業與軍方有合作,但是卻不參與競標。“因為公司生產的材料主要是供給給下游的服裝商,而軍方直接與服裝企業接洽,要求產品性能,而服裝企業再將意見反饋給我們。” 另外,這些參與軍用紡織品建設的企業們也考慮著如何將提供給軍方的產品轉到民用市場。“公司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而且縱觀各行業的軍用技術也是在順著轉化為民用的趨勢發展的。”李寧軍告訴記者。 符合環??沙掷m發展、對人體無害的生態紡織品已成為服用紡織品的一大方向,而軍用紡織品自然更需踐行生態、環保。 向綠色環保進發 環保性早就成為了共識。據了解,軍用紡織品的綠色環保要求一方面體現在生產過程的清潔化(例如采用天然染料和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技術、無甲醛交聯技術、物理整理技術等)。 另一方面體現在對軍人健康的重視,例如采用對人體有益(至少無害)的纖維材料如有抗菌作用的甲殼素纖維、竹纖維;天然著色的彩色棉纖維;具有良好力學性能的Lyocell纖維等。當然,纖維資源的多元化利用也成為趨勢。 “通常情況下軍方對原材料的選擇更多的注重于穿著舒適性要求,如棉纖維、莫代爾纖維。”李寧軍告訴記者。 總后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軍事代表局高級工程師俞瑋表示,與戰場防護服裝相比,軍隊的常服、禮服及絨衣、大衣等服裝的性能要求,與民用服裝有更多的相似之處。 俞瑋認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軍人的服裝也應該有更好的美觀和舒適性能,能有利于官兵的身心健康,并在穿著使用、洗滌收藏方面具有更好的便利性。 更加突出功能性 軍用紡織品里,對功能性要求最為強烈的是防護類服裝。這類服裝主要是針對戰場士兵可能遇到的傷害進行研制的服裝,以防彈、救生為主要功能,如防彈衣、救生衣、阻燃作戰服等。 它們比軍用常服、禮服、普通工作服、生活用紡織品等一般紡織品更強調功能性,有更高的附加值,也是各國紡織科研人員的重點攻關對象。 據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施媚梧介紹,從增強防護功能要求和發揮單兵戰斗力的目的來看,軍用特種紡織品應該致力偽裝功能。在精確打擊武器的技術水平日益發展的今天,“發現即被摧毀”。由于非常規纖維材料及添加特殊粒子的功能性纖維的成紗能力較差,難以正常紡紗織布,且偽裝裝備不需要很強的力學性能,故對于非織造布而言是一種經濟高效的加工方式。 信息化功能也是趨勢。未來戰場的最顯著特點是高技術信息化,紡織品本身尚難實現信息化功能,但可以作為信息化的載體和平臺、例如各國竟相研究的生命體征測試背心,有可能采用非織造布作為微型傳感器的承載體使用。 還有就是遠程醫療功能。在信息化和生命體征實時測試的基礎上,利用微膠囊技術將必須的藥物存放在纖維中,這種纖維適合于非織造布的加工方式進行加工,在需要是對人體提供藥物。 舒適衛生功能也必不可少。基于微膠囊技術,可將相變控溫材料、抗菌防臭材料加入到纖維中,以非織造布的形式制成特種軍品紡織品,對軍人起到舒適、衛生的作用。 鏈接 美軍的凱夫拉Kevlar防彈內褲。 這種凱夫拉Kevlar內褲一套兩件,內褲“protectiveunder-garment”簡稱PUG,可以為士兵提供基本的褲襠防護;外褲“protectiveouter-garment”簡稱POG,防護能力比內層要更強。 軍事裝備采用的耐磨Cordura面料。 杜邦Cordura(考杜拉)面料,具有輕、速干、柔軟、耐久性強的功能性面料,長時間使用也不易變色。而且Cordura面料的耐用性更體現在它的抗撕裂強度和抗磨損性均異常出色。事實上,因為Cordura面料的耐用性與強度,全球領先的軍隊都在使用該產品制造性能卓著的軍事裝備。 解放軍多功能雪地偽裝服。 雪地偽裝服以白色布料為主,輔以枯葉、沙漠等米黃色,既吻合雪地、冰面的顏色,又能適應草叢、沙漠等環境,官兵們一臥倒便隱入了雪中。 幾十年來,東北部隊雪地訓練一直靠披白床單偽裝,隱蔽性差,保暖效果不好。為此,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專門研制了這種新型雪地偽裝服,不僅輕便透氣,方便官兵閃轉騰挪、匍匐跳躍,而且擋風阻燃,防熱輻射,偽裝效果特別好,用手輕輕一拍,沾在衣服上的雪水和灰塵一掃而光。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