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采棉纖維長度為何偏短
從上年度全國棉花質量分析報告來看,機采棉棉花呈現短、粗的特點,尤其是棉花長度有下降趨勢。筆者對其原因分析如下: 1.原棉的影響。經過反復深入企業調研,初步分析長度偏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品種原因。個別企業選品種時只注重產量、衣分、抗病性,忽視了棉花的質量特性和可紡性。 2.脫葉劑的影響。脫葉是機采棉采摘前系統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脫葉劑使用是否得當,決定著產量的變化和脫葉的效果,進而對采摘、存放、加工質量等一系列程序產生嚴重影響。新疆主要利用的脫葉劑類型是激素型,產品種類相對單一。在噴施過程中,部分品種對脫葉劑反應較遲鈍。不同的品種噴施相同濃度和用量的脫葉劑后,脫葉速度和效果不同。在實踐中發現,葉片較厚、后期長勢強、葉量過多的一些品種對脫葉劑不敏感。在生產過程中,機械噴施方法不得當、藥液量不足及霧化效果差,出現植株受藥不均勻、重噴或漏噴,且被打藥機碾到的植株采棉機無法采摘。打藥機噴霧吊桿下部噴頭安裝位置過高,下部葉片受藥量少,脫落率較上部低,增加了雜質含量。另外,8月底、9月初過早遭遇低溫后,因霜期提前,出現棉葉泛紅,其葉功能減弱,吸收能力差,使用脫葉劑后,效果不理想。機械采摘棉花時,雜質含量相對就要高,在分離、清除較大雜質時纖維的長度也受到了一定的損傷。 3.脫葉劑使用時間的影響。脫葉劑過早使用,棉纖維自然成熟程度相對就差,內在物理性指標也受到了影響。根據南疆地區田間生產需求、氣候條件和棉花發育進程來確定最佳使用脫葉劑的時間。到9月15日左右,早中熟品種中棉鈴大多數已吐絮。此時常年最高氣溫可保持在20攝氏度以上,最低氣溫均在10攝氏度左右,是噴施脫葉劑的最佳時間。9月20日以后,氣溫下降較快,難以保證脫葉劑藥效的發揮。從生產、加工需求和各項技術條件成熟度考慮,要實現9月下旬機械采收,9月10日—20日是噴施脫葉劑的有效時段。 3.回潮率的影響。籽棉含水率高時,在加工過程中,棉纖維的強力提高,剛性降低,摩擦系數增大。棉纖維與所附雜物之間的摩擦力以及纖維與加工機械之間的摩擦力都增大,在外力的作用下,纖維之間會更多地纏繞、扭曲,纖維長度受到損傷,致使籽棉中產生較多的棉結、索絲,毛頭率增大,造成清雜困難加工效率低。 4.栽培技術的影響。為了達到采摘時間不過于集中,機械準備充分,交售、存儲、加工有序,早中晚熟品種應合理搭配,并劃分集中種植區域,避免不同成熟期品種種植過度分散。田間管理過程中,應根據棉花長勢和鈴期長短,灌溉時不施肥或少施肥,嚴格控制灌水量和灌水次數,促進棉花正常吐絮和脫葉,保證能達到機械采摘所需的條件確保棉纖維長度。 5.加工過程的影響。機采棉經加工后,皮棉很難達到人工采棉加工后的等級。這是由于機采棉中含雜率較高,加工過程中,回潮率再控制不當,加工出的皮棉等級自然偏低;如果在加工程序中,加大雜質清理道數,皮棉外觀形態表面上看挺不錯,但棉花的纖維長度受到了損傷,纖維強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作者單位:阿拉爾纖檢所)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