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311A型并條機、TJFA458A型粗紗機上進行了牽伸工藝配置對成紗質量影響的試驗。并條質量與成紗質量呈正相關關系,粗紗的主要作用除牽伸、加捻外,還有改善須條內部纖維伸直度及紗條結構的作用。提高半制品條干均勻度和纖維伸直度,對改善成紗質量效果顯著。差、前彎鉤多達50%~55%,所以頭并的重點是伸直前彎鉤和減少棉結產生;喂入二并的頭并條子中后彎鉤居多,所以二并應以去除纖維后彎鉤、提高纖維伸直平行度和條子的勻整度為主。有研究認為,為了較好地伸直前彎鉤,頭并后區牽伸倍數采用2.0倍左右,前區牽伸倍數應低于3.0倍,故頭并應以6根并合,6倍以下牽伸較為合理。
前言
并條、粗紗工序是棉紡工程中的重要工序,但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其中并條工序為瓶頸工序,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棉條結構在并條后已定形,熟條的條干CV值、重量偏差等指標基本上決定了相應的成紗質量,并條質量與成紗質量呈正相關關系。粗紗的主要作用除牽伸、加捻外,還有改善須條內部纖維伸直度及紗條結構的作用。筆者通過試驗就并條、粗紗工序工藝配置對成紗質量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并粗工序提高成紗質量的措施。
1并條工藝參數優選
試驗在FA311A型并條機、TJFA458A型粗紗機、FA502型細紗機(改造型)上進行,紡制C27.8tex紗。其中原棉品級3.2級,平均長度29mm,品質長度32.82mm,采用YG135G型條干均勻度儀測試半制品質量。
由于喂人頭并生條中纖維排列紊亂、整齊度差、前彎鉤多達50%~55%,所以頭并的重點是伸直前彎鉤和減少棉結產生;喂入二并的頭并條子中后彎鉤居多,所以二并應以去除纖維后彎鉤、提高纖維伸直平行度和條子的勻整度為主。有研究認為,為了較好地伸直前彎鉤,頭并后區牽伸倍數采用2.0倍左右,前區牽伸倍數應低于3.0倍,故頭并應以6根并合,6倍以下牽伸較為合理。
為了提高消除纖維后彎鉤的比例,二道并條機應采用集中牽伸,主牽伸區7倍~8倍,后牽伸區小于1.2倍為佳,故二并采用8根并合,總牽伸倍數9倍左右較為合理。
要使牽伸過程順利進行,必須滿足鉗口握持力大于牽伸力這一基本要求。由于頭并后區牽伸較大(2.0倍左右),后牽伸區的牽伸力較小,故頭并后區羅拉中心距可偏小掌握。二并后區牽伸較小(1.2倍以下),后牽伸區的牽伸力較頭并為大,所以二并后區羅拉中心距可偏大掌握。根據纖維定向的要求,頭并前區羅拉中心距應偏大控制,二并因采用集中牽伸工藝,其前區羅拉中心距應偏小掌握,這樣有利于后彎鉤纖維的伸直和條干均勻度的提高。
為了合理配置并條工藝參數,我們對并條羅拉中心距、后區牽伸倍數兩個參數重新進行了設計,并與原工藝進行了對比
2粗紗工藝參數優選
并條后纖維伸直度最高可達87%,余下的要*粗紗工藝去解決,以達到纖維伸直度90%~93%,這樣有利于成紗條干均勻度的提高。
有研究認為,粗紗牽伸機構主牽伸區隔距不能太小,因為纖維問相互摩擦產生“自控”作用。如紡29mm棉纖維,前區中心距為49mm,而在粗紗機預牽伸區中根本不允許出現有效牽伸,預牽伸的作用使棉條中的纖維伸直,使須條產生輕微的張力,然后以平行狀態連續不斷地通過主牽伸區。
較為妥善的方法是將預牽伸區羅拉中心距盡量調寬至76.5mm~80mm,采用1.13倍~1.06倍的低牽伸倍數。
TJFA458A型粗紗機牽伸形式是四羅拉雙短膠圈牽伸,前區為整理區,中區為主牽伸區,在前區羅拉中心距35mm、中區49mm的情況下,后區中心距只能調節到76.5mm。
3結束語
(1)由于喂人頭并的纖維排列紊亂,且前彎鉤纖維居多,所以頭并應以處理前彎鉤纖維為主。為了較好地伸直前彎鉤,頭并應配以較大的后區牽伸倍數(2.0倍左右)、較小的前區牽伸倍數(3.0倍左右),所以頭并應以6根并合,6倍或6倍以下總牽伸較為合理。適當加大頭并主牽伸區羅拉中心距,可提高纖維伸直度、減少紗疵。
(2)喂入二并的棉條中以后彎鉤纖維居多,應以處理后彎鉤纖維為主。為提高伸直后彎鉤纖維的比例,二并采用集中牽伸,即主牽伸區7倍~8倍、后牽伸區1.2倍以下、總牽伸9倍左右,并合數為8根。二并主牽伸區牽伸倍數大、牽伸力小,羅拉中心距偏小掌握,有利于后彎鉤的伸直和條干均勻度的提高。二并后區因牽伸倍數小、纖維量大、牽伸力大,所以羅拉中心距應偏大控制。
(3)粗紗采用集中牽伸工藝,成紗質量優于傳統工藝。即主牽伸區羅拉中心距適當偏大,預牽伸區羅拉中心距盡可能放大到76.5mm~80mm,采用1.15倍~1.08倍的低后區牽伸倍數。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