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棉紡全自動聯合設備
編者按“十一五”時期是棉紡全自動聯合設備研制、生產發展最快的時期。在棉紡廠的實際應用中,粗紗自動落紗、細紗自動集體落紗等設備已經達到規?;茝V和應用的階段。但是,目前不少紡織企業雖然擁有一流的紡紗、織造設備,但卻生產不出一流的紗線,有的企業甚至在用高檔設備生產著低檔產品。江蘇東華紡織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繆定蜀對有關問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歸納,希望能對紡織同仁有所借鑒。 我國是紡織大國,但基礎相對薄弱,尤其在高端技術和設備方面與國外差距較大。要盡快縮短這種差距,一是要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二是通過對設備消化吸收、創新,實現紡織生產規?;?、自動化、現代化。我國紡織企業在“十一五國家發展規劃”期間,基于棉紡廠的成本的快速上升,尤其勞動力成本上升,引進半自動設備及全自動聯合設備成為部分棉紡廠新需求。這也促使紡機企業迎頭追趕國際先進技術,加大力度生產國產全自動聯合設備,滿足國內生產需要。 目前,在政策層面上我們已經打開了引進關鍵高端主機設備的通道,如精梳機、自動絡筒機、部分清梳聯、全自動落紗細紗機、漿紗機、高速織機等設備的引進推動了我國紡機設備快速發展。紡機廠也通過引進高精度三維智能機床母機、金屬材料加工處理技術、電子工控系統及其器件等技術和設備,通過與外資合作、仿制、自主創新,使我國整體制造業明顯提高。 好設備如何才能更好發揮效用? 完善的技術管理做保證 使用全自動設備的前提是故障率一定要完全滿足生產需要、可靠性要好。只有完備的技術管理才有可能開好先進設備。 在設備技改、更新換代方面,紡織企業要量力而行。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可以先走一步,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在引進中快速實現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接軌。但是紡織企業在引進中一定要考慮完全引進全套自動化聯合設備能帶來多大效能。 全自動聯合設備的價格因素也是我們要重點考慮的方面。目前,進口設備價格至少比國內高出2倍以上,如15臺青澤360細紗機(1200錠)的細絡聯流水線總投資在6000萬元左右,按萬錠投資3000萬元計,可以粗略估計:如果全部做精梳40支紗,萬錠年產量大約1100噸,每噸紗純利潤如果能達到4000元,紗的利潤約440萬元;考慮節約人工20人,年工資平均2.5萬元,工資節約50萬元,萬錠總利潤接近500萬元,投資金額大概6年可回收。但目前市場不景氣,每噸紗線的利潤能有1000多元就不錯了,能達到4000元/噸價格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回收期很難預計?,F在,我國的自動化工控技術,雖然在成套產品的制造方面與國外還有較大差距,但在改造和系統集成方面已日趨成熟。尤其是軟件設計,往往更能符合企業的實際。雖然使用國產設備進行改造成本只是全進口的幾分之一,但是配件和維護的成本也要低得多。因此在引進設備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問題。 企業選用設備同樣不能忽視“人機配套”(即:員工素質、管理水平與先進設備的應用關系)問題,不能忽視高折舊帶來的成本問題和市場銜接問題。紡織產業的高負債、大投入、市場未銜接而被債務壓垮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盡可能做好風險評估和市場預測。經濟實力欠強的企業,應該選擇國產改造與關鍵件進口相結合的自動化之路。目前大多數企業應該通過整合紡機與紡廠資源優勢、整合人才優勢、根據產品市場需求打造品牌,同時也要進行新一代技術改造,使裝備達到國際較為先進水平。 實例一 裕豐紡織廠引進細絡聯使用了一年,其相關指標并沒有達到外商的承諾預期。他們使用的是青澤360細紗機(1200錠)連接薩維奧24錠自動絡筒機。原期望是錠速達到2萬轉/分鐘左右,結果一年下來仍然只有1.6萬轉/分,連1.7萬轉/分都難以堅持。設備的集體落紗時間及重新啟動開車的小紗斷頭率并不比國產同類設備水平好到哪里。技術人員在生產中往往要考慮細紗、絡筒在生產過程出現的不良成形紗、質量問題紗、絡筒未退完的紗、清理紗管上剩余的紗等情況處理。該機型只要細紗機出現故障停機,則自動絡筒就無法工作;而自動絡筒出了故障就影響整體生產。 設備在開車半年內幾乎沒有消停過,尤其細紗與絡筒連接裝置的機械與電氣等較為復雜的部分。據說該設備開發時間不長,還有不少需進行改進的地方?,F在的生產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可操作性化,即使是進口部件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設備的連接機構運用大量光電管、傳感器、電磁閥、氣動部件、運輸帶等,稍有清潔不良或部件本身質量原因就會影響前后正常銜接,降低生產效率。所以,可以看出元器件與安裝可靠性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像電磁閥、光電管等半年內就有損壞,往往可能不是什么大毛病卻不能正確判別造成停機影響生產。而且,先進設備重點是掌握電腦程序運作、電氣系統的維修,而在一般企業中這種人才是稀缺的特種人才。 實例二 十多年前,我去過蘇州園區一家裝備有德國粗細絡聯合機的外資企業。企業在當時用人少,但萬錠也要30人左右。他們的營銷做法是棉花從國外進口(后來逐漸用國內棉花)做成紗全部出口,產品為單一J32支紗,在當時效益較高,應該說是佼佼者。隨著國內競爭的加劇,其效益有所減緩。不過后來他們自己搞深加工,做成品牌出口,繼續占領優勢。而山東某廠,用引進細紗機(帶有POLARE-1紗管清理及轉換裝置機構直接連接薩維奧自動絡筒機)紡純棉紗錠速可達1.9萬轉/分。但據說必須用100%新疆長絨棉,如果改用新疆細絨棉,錠速一般則為1.6萬轉/分左右。在當前新疆棉與進口棉差價每噸高出約4000元左右情況下,就算提高20%產量,市場售價也難以彌補造成的原料成本損失。 如何在使用中維護好設備? 引進高級管理人員是關鍵 我們在引進設備后往往缺少系統、科學、全面對技術、操作、管理等進行培訓和學習。在上世紀90年代,某國企凡引進某國的設備都有一定比例的各層次人員到該國生產設備廠家對口學習?,F在基本上都取消了,改為現場邊安裝邊學習。而外方派來的安裝人員絕大多數是國內的技術人員,這些人的技術水平良莠不齊,而且是教到哪里是哪里,學習既不系統也不規范,等這些技術人員一旦撤走,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就要靠自己摸索了。而另一些廠雖然從老設備一下提升成具有國際水準的現代化設備,但管理理念沒有改變,仍試圖用傳統管理模式來管理現代化設備。這種用落后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先進的技術會造成資源和技術的浪費。 先進的設備必須配置一流管理水平和高素質、高水準人才。企業要注重以人為本、提高員工素質、加強員工知識和技能學習、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使他們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力優勢主要資源。但目前企業的現狀是留不住人才。 一些企業急功近利的行商方式也是造成管理混亂的重要原因。他們不能發自內心地真正重視內部管理,而要根據市場需要為我所用,也更相信個人能力會帶給企業利潤。所以,即使不少企業舍得花大錢引進了高級人才,但在經營決策中還得由老板拍板,出現過多維護個人權威、未能從內心深處尊重人才的現象。試想在融入世貿全球環境中,我們以個人能力去對陣現代強大組織管理體系,即使用再多的資金購置最先進設備也難以獲取最佳效益。 還有一些企業在新設備兩年內質量還較穩定。而由于器材更換,換上的器材技術性能與原裝不匹配,質量日趨下降。國內企業在這方面問題最大:他們可以花巨資購買設備,卻舍不得多一分錢買好器材。即使買了好器材也忽視延長使用壽命的問題,對器材的管理制度實質是徒有虛名。當然,國內器材價格確實便宜,但不少并不具備生產資質的小廠產品充斥市場,也是影響開好先進設備的軟肋。 實例 筆者親眼所見,某企業在建廠時雄心勃勃,一下引進二十幾名大學生,安置大學生樓,配備空調與電視。然而一年左右的時間,這些大學生幾乎全都流失了,這對企業管理者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在其他企業,筆者也遇到過類似情況,即使是專業人才也往往因水土不服現象而快速流失。 不過,從離開的大學生口中,筆者了解主要還是感到待遇比其他行業低、日后沒有多大發展前景而離職。事實上,業內人士都清楚,學紡織專業改行已經不再是什么個別現象了。 如何做好引進消化吸收工作? 掌握四兩撥千斤的核心技術 通過分析行業目前的發展狀況,我覺得制約行業發展最根本的因素依然是行業粗放式經營和改革過程中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長期未能化解。我們不能僅靠先進設備扭轉局面,而應把有限外匯用在提高紡織現代化基礎的造血功能上,有步驟、有計劃推行紡織全自動一體化的技術進程。 我覺得首先可以在具備條件的企業樹立一個代表當今世界頂尖技術樣板的分廠,以歐洲意大利某廠萬錠只用7個人管理為目標,作為紡織全行業學習、研發的標桿與方向。實際上,歐美國家對中國高科技技術封鎖是一貫的。據相關資料顯示,10年前我國從歐美進口的高科技產品達到16%左右,而近十年僅為7%~8%。尤其是核心部件目前基本上掌握在別人手中,在價格上受制于人。我國的某些基礎設備,如工控機、PLC、PCC、編碼器、電磁閥、變頻器、電子清紗器、交流伺服電機、傳感器以及棉紡織器材與配件的穩定性、可靠性、一致性、使用壽命上都與國外同類產品有差距。 在支持技術改革的工作中,應當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通過政府政策及市場調控整合棉紡織設備與人才資源,淘汰能耗大、管理水平差、技術人才欠缺的中小型廠家,使企業要重視投資的綜合效益。另外要重視基礎部件的研究與投入,在引進先進裝備同時引進相應配套軟件,強調引進能起到四兩撥千斤作用的核心技術,重點突破創新設計技術與工具以及數控化、智能化相關硬件與軟件。中小企業歷來是技術創新的生力軍,僅百余人的廠就能生產世界頂級產品的瑞士格拉夫針布享有百年歷史就是最有力的說明。 我們要大力扶植中小企業,鼓勵、造就、培養各類技術拔尖人才,樹立科技創新的氛圍,摒棄浮夸、急功近利的科研學風與作風,打擊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市場蛀蟲。市場也要盡快建立相應標準規范體系,設立查處干擾生產經營的劣質、仿冒零部件、器材、紡機設備的公證機構,維護上下游企業利益。 我認為要將買整機的錢省下來,花在基礎部件上。如有條件,我們還可在關鍵器材、元器件等方面加強與國外技術合作。將國外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從仿制到自我設計,直至創新,研制低能耗、單產水平高、性能可靠、質量上乘的新一代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程度高的設備。 實例 以細絡聯為例,如實現技術改造,則可實現以下提高:用工少,僅集體落紗萬錠減少12人左右,降低了用工成本壓力,如果按人年收入2.5萬元計,萬錠則可節約30萬元左右;效率高,紡機廠能做到錠速高于目前普通細紗機10%~20%左右,市場前景看好,同時節約用電也能達到相應百分比目標要求;消耗低,由于整體設備與器材配置高,可紡制同品種紗降低配棉等級,降低消耗及成本,如按同支數紗降低一個等級,則按現有棉價則每噸紗節約800~1000元左右;質量穩定,高性能搖架與高精密無機械波羅拉的配置使紡紗質量穩定,一致性好,條干CV可控制在2以內,適宜生產高檔次紗線條件。如果該企業能夠具備條件做品牌產品,那么每噸紗價比普通精梳紗高出3000元左右。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