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世界棉花價格經歷了徒長,然后回落的過程。美國《紡織世界》月刊根據英國普雷薩斯棉花公司Plexus的報告,去年美國棉花總產量達130萬大包,出口64萬大包,其中中國進口占絕大多數。美國棉花總銷量達到950萬大包。
創紀錄的高產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數據,除美國外的其他國家棉產量超過1億大包,遠遠超越2006–2007年的8700萬大包,而由于世界經濟增長緩慢,人造纖維的替代,世界紡織業需求的棉纖維大約為1.1億大包。去年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世界市場虧空達1300萬大包。
白熱化的競爭
由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自給自足,許多棉紡廠害怕世界棉花銷售殆盡,美國棉花銷售已提前完成950萬大包的任務。然而,中國棉花卻成為世界市場的中流砥柱,它有效的穩定了國際國內市場。去年,中國棉儲有效的推出了270萬大包棉花,對市場價格起到了有效地穩定作用。
較低的價格
去年12月1日,美國棉花期指價格從96.48點急劇下降至91.30,促使棉花價格回落至14個月來的新低,這得益于美國強勁的出口銷售。美國在3周期限內進出口量達250萬大包。
合約被取消
美國棉花出口反映了市場走勢,英國與美國的棉花銷售期指也反映出市場走勢。毫無疑問,由于中國棉花銷售的增長,巴基斯坦、土耳其和韓國的棉花銷售相繼出現回落,其中去年最后一周的發運率呈負數,這是自2000年以來發運頻率最低的數據。
中國是棉價中流砥柱
幸運的是,中國棉儲扮演著巨大的進出口與國內供應的角色,他們基本上扮演了棉花價格杠桿的作用。如今,中國棉儲在國內市場上控制數量達500萬大包,而控制國際市場至少也有400萬大包。中國棉儲作為國際對沖力量已顯示出作用,尤其是在2010年夏季以來市場不穩定時期。
價格下跌帶來的商機
中國與國際市場的棉價搖擺不定,相互間具有明顯差異,這為世界和中國棉商帶來了絕好的商機。巨大的差價使期指商獲利豐厚。
去年12月8日,英國期棉公司報道,紐約期指呈單邊走勢,而中國棉儲增儲110萬大包,自從去年10月以來凈儲量首次達600萬大包,相當于中國總產量的18%。
價格回落棉紡喘息
由于中國棉儲的作用,目前全世界的棉紡廠獲得喘息的機會,促使他們的生產利潤逐漸回歸常態。然而,有許多紡織公司仍然在消化過去高價格帶來的高成本。這需要相當長的過程才能真正回歸正常。2012年,世界棉花價格走勢如何,業界將拭目以待。
撼動中的世界市場
在親眼目睹2010–2011年過山車似的跌宕起伏之后,棉花種植獲得豐厚利潤,這大大刺激了棉花生產。世界棉花種植面積大面積增加。然而,盡管世界棉花產量期盼增長,但棉花市場可能要經歷挫折。僅美國德州棉田種植增長就達700萬公頃。美國棉商還期望獲得2011年那樣的巨額利潤,好像已成為天方夜譚。因為,他們通過棉花期指已看出,在新的一年里,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首先是美國期指表現疲弱,期權出現大量違約,這幾乎使50年來圣神不可撼動的美國期棉出現崩潰。期棉違約不僅撼動著長期以來的美國棉花體系,而且它使世界棉花市場產生動搖。
另一現象是,亞洲大量棉紡織廠都看重短期效應,并且他們十分缺乏資本周轉金。他們不僅擔心資產負載表帶來的后果,而且人造纖維東山再起,價格扶搖直上,追趕棉花,這顯示出人造纖維市場正在復興。
盡管負面影響,但2011–2012年國際棉花需求仍較旺盛,美國去年的庫存正在消化。在大量合約取消與違約的條件下,美國的出口潛力正在受到抑制,價格也不得不回落。
隨著原棉逐漸進入市場,世界棉花生產可能使2012年的市場黯然失色。以下數種因素已表明,棉花價格會持續回落。
2012年中國國發改委制定了新的發展計劃,根據相關數據,中國2011年–2012年棉花消耗量為4500萬大包,這與去年相比,有所降低;世界上大多數市場觀察人士、分析家都預測,美國2012年的經濟可能會重蹈2008年的覆撤。2012年亞洲國家的高消耗可能帶來美國的高起點,其結果是急速回落;在經歷了2008年的經濟危機,美聯儲貨幣政策出現變化,加之氣候條件使美國德州棉田受損,棉花歉收;美國很難再找到像中國一樣大的客戶,除非按照美國農業部預測的那樣,世界市場消費量提高到1.14億~1.18億大包。
根據美工農業部去年10月世界棉花市場需求數據預測,世界棉花市場會達到1.24億大包。但若中國市場出現疲軟,將給整個世界市場帶來不堪設想的后果。
展望2012,每磅棉花價格有望保持在90-104美分之間,但若德州繼續發生災害,那么棉花減產勢在必然,2012年的價格走勢則可能被低估。國際棉花顧問委員會(ICAC)預計,世界棉花需求將減少2%。依據該機構的預測,世界棉花產量將提高8%,與去年相比,凈增2600萬噸,而消耗量可能減少2%。
而中國由于創建了全國棉儲公司,依據其平均每日采購量,其消耗量將占全世界產量的40%。實際上,中國棉儲已購進非中國產棉花達100萬噸。這批貨會在今后幾個月內運抵中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分享按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