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纖維與天然纖維的互補性
棉、麻、絲、毛作為傳統意義上的四大天然纖維,在服裝應用史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上世紀80年代前,天然纖維還一直獨占高檔服裝面料市場。但80年代后期以來,由于化學纖維特別是合成纖維織物在其熱、濕舒適性、手感、光澤和外觀等性能方面的改進,合纖產品的地位逐漸提升。一些化纖仿棉、仿絲、仿毛產品的產品外觀及服用性能與天然纖維織物相似,而且某些服用性能甚至優于天然纖維。因此深受消費者的鐘愛,化學纖維產量迅速增長,致使天然纖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一半以上的比重。 天然纖維會不會逐步被化學纖維所取代?事實上,消費者心理上更偏愛于天然纖維,只要性能不低于化纖產品,消費者還會選用天然纖維產品。但天然面料不能停留在原來的發展水平上,目前天然纖維面料正從下面幾個方面改進和發展。 一、基因變異、性能改進:天然纖維與基因工程相結合,改變了天然纖維的本來面目,擴展了纖維的應用范圍,增加了它們與化學纖維的競爭力。例如;通過雜交、基因變異等手段開發出了具有天然的淺黃、綠色、粉紅等顏色的彩色棉花;由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利用兔子身上分離的角蛋白基因轉入棉花.使棉花纖維具有了兔毛的品質:彩色羊毛的開發,俄羅斯、澳大利亞已培育出了彩色的綿羊,其顏色有:藍、紅、黃和棕色。這些彩色原料的出現無疑對紡織工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墨西哥已培養出了一種超長棉品種,纖維特別長,整齊度好,具有柔軟的手感和優美的光澤,日本正利用這種超長纖維制作高檔面料和服裝。 二、纖維混紡、服用性提高: 由于天然纖維、人造纖維、合成纖維性能各異,都具有一定的優點和不足,而且天然纖維的資源有限,通過混紡可使各種纖維取長補短,大大提高產品服用性。例如:羊毛可與多種纖維混紡,以適應多種需求。羊毛含量低于35%的羊毛混紡制品,可以賦予混紡織物一定的特性,含毛量高的混紡織物一般是羊毛與其他天然纖維混紡。 三、注重后整理、突出個性化:天然纖維棉、毛、絲等面料,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砂洗以達到輕薄化、柔軟化;天然纖維通過印染整理,產生質的變化,如磨毛整理使產品手感細膩,水洗生物酶整理使其手感柔軟,深層整理使織物防水、透氣,形態記憶整理使織物防縮防皺。從而使天然纖維達到穿著舒適、抗菌、抗紫外線、消毒、防霉、防蛀等功能,已成為天然纖維新的增長點,是天然纖維織物發展的一大趨勢。 四、生物酶的開發和應用:生物酶的開發和應用,是紡織和生物科技相結合的一大成功舉措,針對各種纖維本身的專一酶劑,如纖維素酶與蛋白酶,可以大大增加整理的有效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對于一些用質量較差棉紗織造的面料,可以進行適當的酶洗工藝,在不損傷面料的前提下,減少紗線的毛頭和絨毛,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棉紗質量的不足;總而言之,酶洗工藝不但工藝簡單,而且成本適中,配合漂白、增艷、柔軟整理,可洗出不同風格、不同檔次的面料.滿足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 總而言之,隨著科技的發展,化學纖維的比重會進一步增加,天然纖維的服用性能會進一步提高,應是兩者相互結合,互取之長,而不是取代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