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細纖維合成革
是一種用極細的纖維做成的新型高檔次的人造皮革,可用做鞋、箱包、家具、汽車內飾等的各領域,具有真皮的特性以及比真皮優越的指標。以三維網絡結構超細纖維非織造布為基布的聚氨酯合成革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合成革,有人稱其為第四代人工皮革,可與高級天然皮革相媲美,具有天然皮革所固有的吸濕透氣性,并且在耐化學性、防水、防霉變性等方面超過天然皮革。 超細纖維合成革市場發展概況
超細纖維合成革是一種跨行業的產品,其研發及應用技術涉及到紡織、塑料、化工等諸多領域。國際上超細纖維合成革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亞洲,其中日本起步最早,水平也最先進。目前國內合成革行業的發展較為迅速,技術日趨成熟,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從上世紀80年代第一條超細纖維合成革生產線建成后,近幾年全國又陸續投資幾十億元建成了20多條生產線,產品質量穩步提高,許多產品已經打入國際市場。高端產品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全行業向集約經濟、規模經濟、科技經濟方向發展,提升了產業核心競爭力。
市場需求高漲
由于天然皮革資源有限,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開發研制高品質的仿真皮革滿足市場需求,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統計數字顯示,2005年,我國規模以上的人造革、合成革企業工業總產值達到274.8億元,同比增長24.1%。近年來,有著更加優越特性和使用價值的超細纖維合成革得到快速發展。由于基布采用超細纖維,彈性好,強度高,手感柔軟,透氣性好,高檔合成革的許多物理性能已大大超過天然皮革,外在表現已具有天然皮革的特征。從工業意義上講,既適用于現代化規模生產,同時又能保護生態,減少環境污染,充分利用了非自然資源。
國內產能巨大
我國的超細纖維合成革生產,是由煙臺合成革總廠(后稱萬華超纖股份有限公司)于1983年在引進日本可樂麗公司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時采用藕形多孔纖維,生產光面仿真皮革。1997年,該廠自主開發了纖度為0.01旦不定島型海島超細纖維,1999年批量生產“大富革”光面類超細仿真皮革,2003年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上了第三條生產線。1995年,山東同大海島新材料有限公司也開始研究超細仿真皮革,他們在北京服裝學院的協助下,成功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不定島型超細纖維合成革,纖維細度最細可達到0.003旦~0.0005旦,并迅速發展成4條生產線,成為我國最大的超細合成革生產企業之一。另外,常熟貝斯特皮革有限公司開發了定島型超細纖維仿真皮革,上海華峰、溫州黃河、萊蕪東泰、浙江科藝、江蘇雙象等一批企業也都建成生產線并陸續投入生產。日本可樂麗公司還與浙江嘉興禾欣合作在2005年年終建成年產400萬平方米的超細仿真皮革生產線。
截至2005年底,國內已建成可以投產的超細纖維高仿真皮革生產線22條,如能全部正常運轉,形成的產能可達到5000萬米/年。全國目前尚在建設中的還有20條生產線,如這些生產線全部建成并正常運轉,總生產能力可達到0.8億~1億平方米/年,中國將成為全世界超細纖維合成革產能最大的國家。但實際上,據初步估算,2005年我國仿真皮革的產量大約為1500萬平方米左右,還不到日本實際產量的一半,這說明已建成的生產線生產能力只發揮了三分之一左右。
發展面臨困難
日本只有六七個企業在生產超細纖維合成革,生產總量卻位居全球第一;我國雖然企業數量眾多,但目前的實際產量僅及日本的40%。這說明我國企業小而分散,在技術上還處于攻關階段,在市場上還沒有打開,與日本相比差距較大。目前,在生產上我國采用的工藝比較單一,產品大致雷同;而日本則豐富多采,開發出多種工藝,生產的產品也各有特色,包括服裝用、鞋用、汽車內飾用、家具用、其他雜用等多個方面,有的甚至跳出一般的概念,搞DVD、數碼照相機、移動電話等家用電器的硅片、碟片、玻璃盤等精密拋光的研磨片。
所以,盡管目前我國人造革、合成革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但是仍與發達國家和市場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目前整個行業的重點是要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核心競爭力,包括技術、市場、價格等方面的優勢。首先,加強人造革、合成革材料領域的開發應用力度,尤其應該加強與基礎材料科研單位和制造企業聯合,共同開發具有更優良產品使用性能的新材料。其次,進一步開發產品的功能領域,研發工業用多功能的人造革、合成革面料。當然,企業還要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率,提高循環經濟意識,更要大力打造名牌產品,增強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