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不可避免的變化 東部紡織業謀求領跑產業升級
中國東部沿海省份作為紡織工業密集地區,紡織加工能力在全國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技術水平也在國內處于先進水平。就拿印染產品來說,僅浙江一省的產量就占了全國產量的50%,而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和山東五省產量加起來,占到全國產量的90%以上。所以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今后的幾年中,做科學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領頭羊”,非東部沿海地區莫屬。 不可避免的深刻變化 今年以來,政府減少外貿順差的系列舉措,如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率降低,使大多數出口型企業的產品結構受到質疑;而銀行貸款利率的提高,用工成本的增加,原材料、燃料和水的價格上漲,企業社會責任的實施,環保指標的提高,節能減排任務的落實,再加上最近政府對加工貿易作的新規定,都讓紡織企業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政策上的改變,對企業的贏利能力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但是,也有人不這樣看。東華大學現代紡織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俞建勇教授認為,政策層面上的“釜底抽薪”,對紡織企業加快創新步伐是“猛擊一掌”,對解決紡織行業在快速發展中積累起來的結構性矛盾是一劑治本的猛藥。 俞建勇認為,多年來,紡織業結構性矛盾表現在過于依靠數量型增長,而在向質量、效益型增長的轉變過程中阻力重重。因為政策環境的約束力不夠,每個企業都可以簡單地從數量增長模式中得到好處。但現在的情況不同了,自從聯合國發展大會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來,各國政府對傳統工業化的弊端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人們開始關注產業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從根本上否定了生產能力“單兵突進”的模式,認識到生產能力的發展實際上受到了資源承載能力的極大制約。因此,資源的可再生利用、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構建環境友好型企業將成為社會發展的潮流。 俞建勇認為,紡織原材料的拓展和水資源、能源的有效利用是最值得企業關注的事情,因為基本要素條件的改變,可能引發一系列深刻的變化。例如我們現在占纖維總量約70%的化纖用什么取代?目前,就是把全世界的玉米都用來生產聚乳酸纖維(即玉米纖維或PLA纖維)也還是不能取代滌綸;我們發明的少水或無水印染工藝相當不成熟,還不足以取代現有的印染工藝。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太多的難題需要我們去破解,一個新的生產系統的形成,決不是簡單的取代過程。 企業家的反應和探索 東部發達省份一些有實力的企業的領導者,也在對因環境改變而產生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在實踐中進行著艱難的摸索。 江蘇紫荊花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國忠就被如何在國內培育黃麻資源的難題所困擾。自從紫荊花發明和開發出摩維系列產品以來,國內紡織業對黃麻纖維的需求加大。除了在孟加拉國等地建立原料供應基地外,劉國忠特別希望把已經萎縮了多年的國內黃麻種植恢復起來,在他看來,這不僅能解決企業的原料供應問題,對解決“三農”問題也有極大的幫助。但他也知道,這是一個龐大的系列工程,不是一個企業所能完成的。 青島鳳凰印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戴守華最近也有些發愁,他希望行業組織的領導能幫他聯系麻和絲綢面料方面的專家,針對國際蠟染產品的高端市場開展產品開發工作。同時,他也希望聯系一些標準制訂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專家,修訂出比國家標準和客戶標準更嚴格的企業標準,并且在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及時進行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申報,使公司在地方、行業和國家的科學技術獎項的申報工作上也能跟上企業的發展步伐。 在戴守華看來,“產品有特色,技術有絕招,營銷有渠道,品牌有名氣”只是說明企業上了個臺階,要真正打造一個經得起時間和市場考驗的百年品牌企業,鳳凰公司眼下急需補上的功課還有很多。戴守華把這種發愁稱為“甜蜜的苦惱”。在鳳凰產品的交貨期已經排到2008年下半年的情況下,戴守華又四處張羅著聯系自動化控制、產品設計開發、質量檢測等方面的人才,琢磨著如何進一步加強質量保證體系建設。 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對于上述企業家的諸多煩惱,俞建勇認為,在中國紡織工業發達的東部地區,不少企業已經在經歷著重新定位和尋求新的發展模式的深刻變化。 俞建勇關注和研究紡織產業結構方式的演變已經多年,在他看來,和比較優勢、區域布局、產業集群的變化相比,產業發展模式的改變具有更深刻的意義,也具有更長遠的影響。例如在國際上,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競爭優勢的獲取已經由單個企業的打拼,轉向整體供應鏈或區域經濟整體實力的打拼,這既是比較優勢、區域布局和產業集群的突破,更是產業發展模式的改變。 俞建勇認為,在經濟發展模式悄悄改變的條件下,企業必須在從創意設計到加工制造,再到市場營銷這一整條產業鏈中進行重新定位,并在運營模式上進行不斷的創新。 俞建勇說,在產業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前提下,依托高新技術實現富足供給是未來紡織業的唯一出路。他舉例說,數碼成像技術不僅打垮了全球最大的膠卷供應商,還創造出一個比過去膠卷市場大得多的數碼技術消費市場。紡織行業今后也將從主要提供衣著產品向提高人類生活品質的各個領域邁進,比如在居室和環境的裝飾材料、戶外運動和體育競技裝備等方面,許多高技術含量的紡織產品都等待著我們去開發和應用。另外,紡織品也將為各種尖端學科和技術的發展提供原材料,并要成為這些高新技術的最重要的應用領域。只有這樣,紡織工業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富足供給,滿足全人類不斷增加和提升的消費需求。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