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印度三國棉花產業情況及啟示
2007年初,筆者有幸參加了由國家發改委等十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棉花質量檢驗體制考察團,對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和印度三國的棉花生產、流通、消費及管理體制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這是我國首次組團對三國進行考察,參與的部門和單位涉及我國棉花產業的方方面面,因此得到了三國棉花界的高度重視和熱情接待,使我們能夠從更宏觀的視角去思考我國的棉花產業發展及相關政策。 三國的棉花產業在國際上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代表性,由于各自國情不同,棉花在本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同,政府對棉花產業的政策也有較大差異??偟膩砜?,各國政府對棉花產業的政策及干預程度與棉花在該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密切相關,三國都有一些好的經驗可供我們學習借鑒。 一、三國棉花產業的基本情況 (一)烏茲別克斯坦 棉花在烏茲別克斯坦被譽為“白金”,與黃金一起構成國民經濟的“黃白”兩大支柱。12個州和1個直轄市都種植棉花,種植面積維持在2250萬畝左右,年產皮棉120萬噸左右,是世界第六大產棉國。該國對棉花實行高度計劃經濟管理體制,這體現在棉花種植、收購、加工、倉儲、運輸、銷售、檢驗及出口等各個環節。一是棉花生產由農業部負責管理和協調,組織實施對全國棉花品種的培育、棉花種植區域的規劃,各州農業局負責與棉農簽訂種植合同。政府非常重視棉花品種的區域化種植,選定適宜種植或推廣的品種,在特定區域強制推廣。如果在規定區域擅自種植非指定的棉花品種,就要面臨經濟上的處罰,嚴重的還將受到法律制裁。通過實現棉花品種的區域化種植,加上籽棉從采摘、收購到加工等環節嚴格分等分級,按質論價,有效保證了棉花質量。二是合理規劃棉花收購加工網點布局,規范收購加工秩序。烏茲別克現有400個籽棉收購點、130家棉花加工廠,分布在13個州。絕大多數加工廠是國家所有,每個加工廠的加工量約為2.5萬噸籽棉。棉花收購、加工由棉花工業協會負責管理,棉花加工廠負責從農場收購籽棉。每年的籽棉收購價格由農業部、棉花工業協會、外經貿部、財政部共同協商確定并對外統一公布,收購渠道由國家統一確定。棉農在棉花播種時須與當地指定的棉花加工廠簽訂籽棉購銷合同,約定收獲的棉花必須按國家確定的價格、在指定的籽棉收購點交售。三是按照政府2005~2010年工業現代化規劃,將逐步改造棉花加工企業。政府專門設立18人評估委員會,負責對加工廠技術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評估,符合條件的即可從政府取得改造資金進行設備技術改造。目前已有60多家棉花加工企業完成技術改造,其余將在2010年前全部改造完成。該國規定,新建軋花廠必須得到政府批準,而且政府必須占至少51%的股份,由此避免了棉花收購加工環節的惡性競爭,維護了棉花收購加工秩序。四是政府對棉花實施強制檢驗,棉花的質量、重量檢驗由國家棉花質量檢測中心(SIFAT)全權負責,實行包包檢驗。五是對棉花貿易實行政府管制,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收購的籽棉經軋花廠加工成皮棉并經SIFAT檢驗后運到各州棉花倉庫,棉花的所有權屬于棉花工業協會。全國年產皮棉120萬噸左右,其中80萬~90萬噸用于出口,其余供國內紡織企業使用。目前,該國棉花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是中國,但大部分是通過國際棉商采購,因此非常希望中烏能夠建立直接的棉花貿易渠道,減少中間環節。六是棉花倉儲物流實現了機械化作業、信息化管理和標準化流通。烏茲別克共有20家棉花倉庫,這些倉庫屬于外經貿部下屬的外貿公司所有,均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效率很高。倉庫還建立了一套現代化的棉花庫存信息管理系統,便于查詢和管理。七是重視紡織工業的發展,促進棉花產品的加工增值。紡織業屬輕工協會管理,紡織年用棉量為20萬~30萬噸。近年來,政府制訂了許多鼓勵國內外企業投資建設棉紡織企業的政策措施,如免進口設備稅等,促進了棉紡織業發展,減少了原棉出口量,增加了棉花制成品的出口。2006年,該國紡織用棉量占產量的比例已達到28%,紡織廠有218家,預計2008年國內用棉將達到51%。 (二)土耳其 土耳其是世界上第七大產棉國,年產皮棉80萬噸左右;第四大棉花消費國,年消費棉花160萬噸左右;第二大棉花進口國,年進口棉花80萬噸左右。土耳其在棉花生產、收購、加工、貿易、進出口、消費等環節實行完全市場化的政策。一是以高額補貼穩定國內棉花生產。近年來,土耳其植棉面積60萬~65萬公頃,單產水平位居世界第三,約有400萬棉農從事棉花生產,勞動力成本較高,棉花生產成本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為促進國內棉花生產,政府加大了對棉花生產的補貼力度,每公斤籽棉補貼額約為23美分,按年產皮棉80萬噸計算,補貼總額約6億美元,每噸棉花生產的補貼金額除美國、歐盟外,位居世界第三。二是廣泛建立農民合作社組織,以此為主體興建軋花廠,避免收購加工環節惡性競爭。土耳其共有815個棉花加工廠,主要是用皮輥機加工棉花。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增加,土耳其正在推進機械采棉的步伐,采用鋸齒機加工棉花的數量不斷增加,但進展比較緩慢。三是推行國家檢驗,保證流通中的棉花質量。由外貿署負責棉花檢驗,國內生產的所有棉花都必須經過國家檢驗,沒有檢驗證書和在棉包上沒有檢驗機構印章的棉花不能銷售。檢驗證書還是棉花生產補貼發放的主要依據之一。四是采取優惠政策措施,扶持棉花產業,促進紡織工業發展。土耳其是世界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國之一,紡織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紡織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直接和間接就業500萬人。生產的紡織品有80%用于出口,其中使用棉花纖維的紡織品占2/3。成衣出口居世界第四位。政府制定了多項扶持棉花產業的政策,包括對棉農的高額補貼、對棉花進口實行零關稅、對在欠發達地區發展紡織實行減免稅、對棉花檢驗實行免費制、國家財政撥??钸M行棉花良種研發等。 (三)印度 近年來,印度棉花生產技術和單產水平大幅度提高,總產大幅度增長,棉花出口數量躍居世界第三,國內紡織工業快速發展,紡紗數量達到379萬噸,已成為世界棉花和紡織業的重要力量,成為中國紡織行業的有力競爭者。一是棉花單產持續增長,棉花總產躍居世界第二。多年來,印度棉花播種面積大,上世紀50年代后排在世界第一,但單產很低,在五大植棉國中最低,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幾年,隨著優良品種的推廣,尤其是BT轉基因棉的引進和播種,印度棉花生產有了長足進步,單產提高到400公斤/公頃以上,產量從20世紀90年代的221萬噸增加到2006~2007年度的460多萬噸,超過美國而成為全球第二大棉花生產國。出口達到80萬噸,成為全球第三大棉花出口國。二是棉花加工設備、加工工藝相對落后,影響了棉花質量。印度棉花普遍采用皮輥軋花,多數加工廠機器設備陳舊,效率低下。據2003年度統計,印度在冊的軋花廠大約有4000家,近幾年隨著棉花單產提高、產量增加,新建棉花加工廠逐漸增多,印度面臨加工能力過剩的問題。印度人員工資低、設備簡陋,因而加工成本較低,加上種植成本低,印度標準級皮棉市場銷售價格不超過10000元/噸,較之我國13000元/噸左右的價格,優勢明顯,導致近兩年我國從印度進口棉花數量增加較多。三是棉花檢驗完全市場化,沒有官方統一檢驗機構,國內棉花質量管理比較粗獷,棉花標準正在制訂。四是建立籽棉交易市場,促進籽棉規范交易。棉農采摘棉花后,可以將籽棉直接送到附近的軋花廠,也可以賣給棉花經紀人,還可以運到籽棉交易市場。在籽棉交易市場,棉農可以面對眾多軋花廠和棉商,通過討價還價賣到比較理想的價格。印度各產棉區共建有500家左右的籽棉交易市場,這些市場由包括政府在內的多個部門和單位投資興建,由政府部門負責管理,配備有比較完善的檢驗和現場交易設施,可以很好地滿足籽棉貿易的需要。四是大力發展紡織工業,提高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競爭能力。紡織業在印度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印度紡織工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占整個外貿出口的16%,紡織業從業人員占整個工業就業人員的18%。五是政府對棉花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對棉花實行最低收購保護價政策。為提升棉花加工水平,在資金上大力扶持軋花廠技術改造(由中央政府負擔35%,邦政府負擔10%~15%)。為鼓勵發展紡織業,每投資1000萬美元,由政府補貼150萬美元。為鼓勵棉花出口,對棉花進口征收10%的稅收,如果加工成紡織品后出口則全額退稅,出口棉花沒有任何限制,對紡織生產和出口實行免稅或先征后返的政策。 二、經驗和啟示 (一)切實建立起棉農利益保護機制 一方面,要制定扶持棉花生產的政策。土耳其對棉花生產的扶持涉及對良種的支持和對棉農補貼,有力促進了棉花產量和質量的穩步提高。目前我國對棉花生產的扶持剛剛起步,今年已經開始的對棉花主產省區實施良種補貼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建議要研究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起我國棉花生產發展的長效機制。另一方面,為了切實保護棉農利益,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作用,我國應借鑒印度棉花最低收購保護價制度,結合我國國情,建立以棉花目標價格為核心的目標價格補貼制度,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給棉農直接補貼價差。同時繼續保留棉花保護性收儲制度,當市場棉價過低時,國家指定企業按規定價格在棉花市場采購以托市,切實防止因市場的大起大落給棉農帶來巨大的損失。 (二)高度重視棉花品種培育、推廣和管理 烏茲別克斯坦棉花協會有專門的育種車間,實行區域化種植,有利于保證棉花的一致性和質量。印度也高度重視對棉花優良新品種選育、示范和推廣工作,土耳其更是不允許轉基因棉的種植和引進。目前我國棉花種子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從事棉花種子的培育和經營的部門企業沒有形成合力,各自為政,一個省棉花品種少則幾十個多則上百個,品種多、亂、雜的問題相當突出,亟需協調合作,有效加強對棉花種子的培育、推廣和統一管理。 (三)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引導棉花合作社的建立 土耳其和印度農民棉花合作組織比較發達,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農民通過合作社自發組織起來,既能增收,又能穩定棉花收購加工秩序,避免惡性競爭。我國有4000多萬戶棉農,要在政策上扶持引導廣大棉農在自愿的基礎上,以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為龍頭,組建棉花專業合作社,將廣大棉農與棉花收購加工經營企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推進棉花產業化,改變我國棉農在市場競爭中的弱勢地位,維護棉農利益,增加棉農收入。這也是改變我國當前流通秩序混亂的有效途徑。 (四)加強對紡織工業發展的研究和扶持 三國都非常重視紡織業發展,制定了近期和遠期發展規劃,在進出口、稅收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印度更是將我國作為主要競爭對手,其紡織工業發展狀況與我國本世紀初極為相似,發展勢頭迅猛。雖然我國紡織工業已經成為具有國際比較優勢的大產業,但與這些國家相比,我國紡織業承擔的稅收及生產成本是最重的。建議在現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促進我國紡織業既好又快發展的政策,降低紡織工業的稅費負擔,引導紡織企業轉變增長方式,抑制數量擴張型增長,加快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積極培育國產品牌,提升我國紡織品服裝檔次和競爭力,使我國逐步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 (五)大力發展棉花專業倉儲和推進物流體系建設 烏茲別克斯坦經濟雖不發達,但其物流走在前面,籽棉運輸有專門卡車,皮棉全部集裝箱運輸。要解決我國棉花流通中重復檢驗、重復搬倒和公信度差等問題,必須建立健全監管倉庫制度,將參與質量檢驗體制改革的棉花存入監管倉庫,由獨立的第三方對庫存棉花實施規范監管。目前我國已先后建立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黃河棉花交易市場、華中棉花交易市場等一批棉花現貨交易市場和鄭州棉花期貨交易市場,初步形成了適應市場化改革的棉花市場體系。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規范、扶持、發展和完善這類市場,努力加快我國棉花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