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棉紡、棉麻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國儲棉拍賣調價落地無聲 為緩解國內棉花價格過高給紡織企業帶來的壓力,有關部門安排中國纖維檢驗局組織15萬噸儲備棉公證檢驗,并于7月17日下午在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競賣交易。 國內棉花市場監測系統顯示,進入7月以來,國內棉花市場新棉價格下跌,129級棉價由5月份的每噸13000元左右降至目前的12000元左右,最低價已跌破12000元,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棉花(相當于3級棉)拍賣價由每噸12000元降至目前的不足10000元,國家的宏觀調控還是產生了一定效果的。 國儲棉調價交易市場按兵不動 經過市場成交情況的及時反饋,為了再次降低儲備棉和新疆棉的成交價格,國家計委、財政部領導研究決定,從第三場競賣起,將儲備棉競賣起報價由每噸9600元降至8500元?!斑@一信息在專場競賣開始時即向全體會員作了通報。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起報價對成交價影響不明顯?!泵藁ń灰资袌鍪袌霾拷浝砗馒P珍說。 但江蘇銀都棉麻公司的徐總說:“企業最為需求的是高等級的棉花,但從現場來看,國家調整起報價僅使4級以下的棉花價格發生了變化。最低成交價從9200元左右降為8800元左右?!? 現場一位正在交易的人士透露,拍賣的棉花等級太低,這次拍賣的棉花主要是1995年、1996年的儲備棉。雖然價格要比市場價低,但實際情況又低于名義上的等級。而棉紡企業對高品級的棉花需求量比較大。在供給和需求不能對口的形勢下,企業在觀望之余也很失望。 棉紡織企業和棉麻企業對棉價走跌都很低調。棉紡企業和棉麻企業各自有本難念的經。 新棉上市形勢嚴峻棉麻企業欲哭無淚 新棉價格下跌,銷售疲軟的狀況使得棉麻企業虧損嚴重。棉花價格呈現回落趨勢,積壓大量庫存的棉麻企業如坐針氈。 徐總說:“我們企業現在賬上還有1.5億的虧損,還有四五十萬擔的皮棉壓在庫里。這也是一個歷史的包袱。1995年以后棉麻系統第一次出現全行業的財務虧損掛賬,截止1999年4月棉麻系統已實現虧損掛賬222億元,紡織企業賒銷虧損100多億元。” 1998年以前,國家制定收購價格,銷售價格則采取隨行就市的方式,這樣做考慮到了農民的利益,但卻給棉麻企業的肩頭壓上了難以卸掉的包袱,而且當時好多棉紡企業都是降價銷售,低于成本價銷售的情況比比皆是。現大部分棉麻企業都是虧損的,放開棉花的收購對于棉麻企業是一個優勝劣汰的機會。 “在4月份之前,也就是棉花價格還沒有降之前,部分企業對于市場行情摸的準一點,還能賺點。但大部分棉麻企業在五六月份才結束加工,顯然這些棉花只能放在倉庫里。每噸2000塊錢的虧損誰來承擔?”徐顯得很情緒化。 據上市公司新農開發(600359)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主營收入同比下降41.24%,凈利潤同比下降22.16%,利潤減少。除了受國家環保政策和生態環境的限制,國家不鼓勵進一步擴大耕地,使得該公司在擴大棉花種植業務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外,棉花價格下跌也是一個原因。因為棉花及棉花副產品的銷售收入占該公司總收入的近90%。 棉花價格下跌,“雪上加霜”的是偏偏棉花增產。目前大多數地區棉花開始現蕾,天氣好轉,比較適合棉花生長。業內人士分析,市場供過于求,對于棉麻企業將會有一場殘酷的淘汰戰。 同時,農發行的政策性貸款將逐步退出商品棉經營領域。從2001年棉花年度起,農發行不再向非主產棉區提供政策性貸款。況且農發行貸款實行庫貸掛鉤的政策,棉麻企業由于去年遺留的虧損問題,今年得到資金就相對比較難。棉麻企業“屋漏偏逢連夜雨”。 看來,棉麻企業只能靠加強自己的內部管理鬧生路了。 紡織業樂不起來 對于棉花走跌的“大好形勢”,紡織業還是樂不起來。由于紗、布類產品的積壓和銷售不暢,使得棉紡織企業對棉花需求繼續呈減弱趨勢。 2000年全球棉花消費量增長促使棉花價格強勁上揚,從而帶動了棉農的種棉熱情。根據國家統計局種植意向調查,2001年棉花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14.9%,按此計算,今年棉花種植面積將達到6900萬畝以上,產量將進一步增加,而棉花消費需求卻難以同步增長。年初至今,棉紡織行業始終處于低谷狀態,國內棉花市場將再度呈現供大于求的態勢。 v棉花價格多年來呈現大幅波動走勢,成為左右紡織行業盈利的主要因素。因棉花成本占棉紡織企業成本的75%以上,對服裝等下游企業產品成本影響頗大。去年全行業效益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棉價平均水平大幅回落。 據河南嵩岳集團有限公司的劉全丞經理介紹:“棉價跌幅不是太大,3等級的棉花才跌了200多元,對于虧損的棉紡織業簡直是杯水車薪。國家儲備棉的品級太低,我們公司至今為止還沒有成交過。” 日前,國內較大的棉紡織上市公司之一常山股份發布公司中期預警:由于公司主要原料棉花的大幅漲價,導致生產成本增加,主營業務利潤大幅度下降。該公司證券部的井先生認為,棉價的回落對于公司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但價格只是輕輕跳下了一個臺階,200多元的價差和國外國內市場價格差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要生存就得接受市場的考驗 對于棉花價格,棉紡行業惟恐不降,而棉麻企業正好相反。怎么才能兼顧兩者利益,棉麻企業將走向何方? 有專家指出,從全局來考慮,2001年度棉花收購價也不宜過低,否則將挫傷棉農積極性,可能導致棉花生產大幅度波動,這對棉花產業和紡織工業都是不利的,同時還將嚴重影響農民收入的增加。 對于棉紡織企業和棉花生產企業,無論是棉花的供給方還是需求方,他們的出路,只能是加快改革,面對市場化的挑戰。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