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將對我國棉花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據中國棉花信息網消息,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在近日召開的2001年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上指出,盡管在如何分配關稅配額方面仍有不確定因素,但是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棉花貿易政策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將對國內棉花生產產生直接影響。 柯炳生說,我國棉花政策的發展是在整個改革的大背景下進行的。近兩年來,對棉花政策改革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供給過剩。由于棉花庫存不斷增加,國家補貼支出壓力不斷加大,因此政府的政策目標從鼓勵發展棉花生產轉變為控制棉花生產。1999年,我國進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棉花市場政策改革,包含兩方面的重要內容:一是允許紡織工業直接到產區購買棉花,二是放開了棉花價格控制,政府只發布指導價。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中,我國承諾對棉花進口實行關稅配額管理,從加入之初的配額量到74.3萬噸,到2004年增加到89.4萬噸,其中非國營貿易所占份額為67%。入世之后,與其他農產品相比,棉花市場的開放程度要高得多,一是表現為配額量很大,占國內產量的15%-20%(其他產品不到5%);二是非國營貿易所占的比重高(其他產品為10%-50%)。 柯炳生認為,入世對我國棉花產業所可能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至于棉花產業將如何受到影響,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比價關系,二是國內產品的質量,其中質量因素更具決定性意義。由于沒有太多其他經營選擇和就業選擇,農民會繼續種植棉花,即使價格有所降低。但是如果國內棉花的質量問題,包括生產過程中間所形成的和產后過程中所形成的質量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的話,無論在價格方面有怎樣的優勢,國內棉花都會缺乏市場競爭力。對許多紡織廠家來說,質量可能比價格更重要,這是因為質量問題不僅僅涉及到紡織品的價格和競爭力, 還會影響到紡織業的成本。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