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際國內棉花價差的思考
面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可能帶來的市場變化,國內各行業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準備,積極尋找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途徑。國內棉花和紡織行業同樣面臨這一問題。然而,今年國內棉花價格卻與國際市場棉價形成了巨大反差,國內棉價平均高出國外1500-2500元/噸,高棉價嚴重影響了我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筆者分析認為,國內國際棉價的反差將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一方面,影響我國紡織品外銷。國產棉的高價格使紡織工業生產成本增加,紡織產品價格上揚。與此同時,受國際棉價下跌的影響,國際市場紗布價格下跌,我國紡織品出口訂單減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受到嚴重削弱。而我們的周邊國家,卻承國際市場棉價回落之機,大量進口棉花,在紡織品出口貿易中占據了成本價格優勢。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增幅比去年全年的出口增幅下降15.2個百分點,雖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但國產棉內銷價格居高不下,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照此下去,國內棉紡織行業將有可能再度陷入大面積虧損的困境,導致我國紡織品的國際市場份額萎縮。而我國一旦加入世貿組織,國外紡織品勢必大量涌入,以價格優勢沖擊國產紡織品的內銷市場。 另一方面,紡織工業的困難必然影響到棉花流通領域。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紡織工業產銷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81%,產成品資金比去年同期增加14.72%,有的企業成品庫存多達兩個月。由此形成的資金周轉緩慢,直接影響到企業購買原料的能力。面對國內外棉價的高額差距和資金困難的現狀,紡織企業一是盼望進口棉花,二是等待國產棉降價。與此同時,國內棉花流通企業已感受到來自紡織企業要求降價和保本銷售歸還貸款利息的雙重壓力。現在,國產新棉的價格已開始逐漸回落,到紡織廠上門推銷棉花的人逐漸增多,賣棉難已初露端倪。所以,今年棉花流通領域面臨的形勢也不容樂觀。 棉花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經濟作物,其產量、質量和價格的變化,對紡織工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尤為突出。要解決國產棉內銷市場當前出現的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改革的重點是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力度,真正放開內銷市場的棉花價格。全面準確地把握棉花需求是宏觀調控的基礎,也是指導棉花生產的依據。棉花價格在流通領域完全放開后,涉及到棉花收購價格的定位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采取留有余地、動態管理的辦法,確定棉農、收購、加工各環節的利益分配方案,分步兌現。同時,還應特別注意加強棉花加工環節的管理,杜絕摻雜使假,確保好籽棉加工出好皮棉,以避免加工環節造成的棉花降級等問題的發生。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