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新疆植棉花組合技術
資料:新疆植棉花組合技術 新疆主攻早熟抗病品種,實現自育整體配套。該課題加強早熟自育品種的攻關力度,至2000年新審(認)定的品種26個。其新陸早7號、8號推廣輻射到甘肅省,并被該省認定為推廣品種,推廣面積58萬畝。到2000抗病品種種植面積達1200萬畝,占棉田面積的80%以上?! ? 低產快速變高產技術,促進棉區整體升級項目實施以來,采用寬膜植棉、增施有機肥、實行秸桿還田棉花餅過腹還田、拉沙改土和治理鹽堿等措施,平均每年改良低產田在100萬畝以上,五年共計改良各種類型低產田667萬畝,極大地提高了棉田土壤生產潛力和棉花生產的整體水平。地膜棉面積比例由1996年以前的96.2%增長到2000年的99.9%,秸稈還田面積每年以100多萬畝的速度遞增,五年累計增加面積1542萬畝?! 〖夹g與環境高度耦合,構建高產栽培技術體系研制和完美了以“密、矮、早、勻、齊、膜”為核心的栽培技術體系。增密度、降高溫、抓勻度、促齊度,優化栽培技術規程,增產效果極為顯著。 充分利用苗期棉葉面積小,增加密度,減少漏光,使棉花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與溫度最高的6-8月份相吻合。畝收獲株數1.1-1.6萬株,株高55-70cm?! ? 建立超高產綜合栽培技術體系,實施以氮控葉,以水調高,以鉀壯稈,2000年有84.5畝棉田達到202公斤/畝,實現了0.8-1公斤標肥與2-3平方米水生產1公斤皮棉的目標?! ? 以保益控害為主體,組建節本降耗綜防體系。在田埂種植油菜,引益、繁益控害。在林帶旁種植苜蓿,繁益控害。棉田地邊種植玉米誘集帶,誘殺棉鈴蟲,技術到位率達95%以上。上述措施使天敵入遷棉田的時間提前,數量增多,有效降低了棉田危害程度,五年來累計棉田控制面積達900萬畝。引進、應用頻振式殺蟲燈,控害效應顯著,傷害天敵較小,安全、無污染,防治成本降低。四年累計布燈42003臺覆蓋面積252萬畝(次)。成功研制出生物防病制劑--“棉康寧”,1999年大田示范,防治棉苗病害效果達44.6%-84.4%,對棉枯、黃萎病也有一定的防效。藥劑拌種,防病治蟲,累計面積1350余萬畝。實行棉田“秋翻冬灌”,使棉鈴蟲越冬蛹死亡率達70%以上,年均秋耕面積1796萬畝,冬灌面積1868萬畝。全區23個區域性測報站實現微機聯網,采用“綠十字預測博士”軟件,建立測報模型。長期測報準確率達85%,中、短期預報準確率達95%以上,測報覆蓋率為100%?! ? 有針對性地施用鋅、硼、錳肥,改變了過去只重視磷肥,不重視鉀肥和微肥的習慣,有效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增加到40%,磷肥利用率增加到25%?! ? 大面積采用脅迫灌水法和土壤供水法,實施覆膜灌溉。噴灌面積27.48萬畝,畝均用水量300方,比畦灌節水200方;滴灌面積22.52萬畝,采用干播濕出節水效果更為明顯,比畦灌節水250方。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50%?! ?nbsp; 機械化組裝植棉技術,實現技術管理標準化。建立了1個國家級原種場,完善了6個原種生產基地。統一供種率占種子總量的99.5%,基本實現了棉種加工產業化。新疆棉田全部實施機械化覆蓋植棉,其中大部分棉田利用殘膜回收。建立3個棉花專用肥復混肥廠、2個專用肥廠,專用肥推廣面積700萬畝,新增經濟效益3.15億元?! ? 機械化組裝植棉技術,統一供種率占種子總量的99.5%,新疆棉田全部實施機械化覆膜植棉,專用肥推廣面積700萬畝。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