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〇年棉花市場大盤點
2000年,除了它與生俱來的特殊意義外,我們仍將把它與棉花一起留在記憶深處。 產量下調 1999/2000棉花年度伊始,我國棉花市場出現回暖跡象,新棉銷售開局良好,各主產棉縣市公司棉花均被早早訂購一空。2000年1月5日,農業部部長陳耀邦在全國農業會議上宣布,預計當年棉花產量為320萬噸,這個數字比上個棉花年度下調了63萬噸,而上年度已同比減少了14.9%(14.9%為國家統計局數字,農業部數字為11%左右)。此言一出,中外關注。1月11日至12日在武漢召開的棉花形勢分析會上,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棉麻局副局長雷香菊證實,2000年棉花播種面積為5622萬畝,接近建國以來最低水平(1962年為5246萬畝);產量下降15%左右(仍為國家統計局數字)。同時我們也注意到,3月10日,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每月例行全球棉花產需預測中,中國產量依然為383.2萬噸,與上月預測數持平。 交易市場 全國供銷總社棉麻局局長史建偉3月2日在第25屆國際棉花會議上發表演講。在政府的改革措施中,建立棉花交易市場,實行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的全國棉花交易網絡成為老外們感興趣的話題。然而,北京棉花交易市場首次成為全球業界關注焦點則是在4月11日。這一天,由北京全交市競價成交的棉花價格超過了70美分/磅,與此同時,國際市場棉價還不到60美分/磅。 從4月11日到12月22日,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共成功競賣170多萬噸國儲棉和出疆棉。國家通過增加和減少交易量的方式對棉花價格進行調控,基本上能使國內棉價和國際棉價保持一致,由于今年北京競賣以陳棉為主,所以很難滿足國內紡織企業對高等級棉花的需求。一些國際棉業人士認為,幾年之后,北京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形成的價格將對全球棉花價格產生巨大影響。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對未來發展的總體設想是:規范現貨交易網絡,建設發達規范的現貨市場;建設電子商務交易,建立高效率的配送系統和質量檢驗系統,爭取成為影響全球棉花價格的“晴雨表”。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在各省市建起了20多個工作站。而已建成或正在籌建的省級棉花交易市場大部分也正是在此基礎之上。規范棉花市場建設和管理亟待解決。 棉花品牌 從1997年江蘇大豐棉麻公司第一個在國內進行“銀都”棉纖維注冊開始,品牌概念進入棉花流通領域。 2000年,由中國棉麻報組織發起的“十大名牌棉花”評選活動在國內棉花市場刮起品牌競爭風潮。經過棉花、紡織、纖檢、統計等多部門驗收,業內專家、技術人員投票并層層篩選后,銀鵬、國花、銀宮、天驕、銀力、晶雪、銀山、云瑞、祥華、錦牌等品牌棉花脫穎而出。 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棉麻局史建偉局長在授牌儀式上說,棉麻系統第一次評出自己的棉花名牌,這是一件具有紀念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棉麻系統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真正邁出的第一步。 收購競爭激烈 2000年下半年的棉花工作很緊張。 5個月時間召開3次棉花形勢分析會,可見2000年棉花形勢之復雜。 6月,王金山在全國棉花形勢會上分析了紡織行業和國際市場形勢,并預測國內市場年度資源平衡有缺口,國際市場棉花價將逐步回升。 8月,新棉收購開秤在即,棉花形勢分析會再度召開。王金山在會上說,綜合各方意見,我們預測今年328級鋸齒棉收購價格每擔430元左右,加上直接收購加工費用、三絲清理費用、半年貸款利息、管理費和合理利潤等,保本銷售價格應為每擔540元(每噸10800元)。 基調一定,開鑼收購,新棉一上市,就表現出開秤早、進度慢、價格高、棉商競爭激烈等明顯特點。棉花流通渠道的拓寬,購銷價格的放開,使多方競爭態勢形成。 災害和打假 2000年8月,全國棉花形勢分析會統計,全國棉花面積5504萬畝,預計總產7654萬擔,與6月份統計數相比,面積增加了26萬畝,產量增加了71萬擔,產量與上年持平。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