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市場規范沒商量
12月13日,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出關于開展棉花打假專項行動的緊急通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棉花打假專項行動;12月10日,河南省棉花打假專項斗爭不斷深入,又查出7起棉花摻雜使假案件;12月7日,四川省眉山特大非法棉花市場被取締……棉花收購中的嚴重摻雜使假,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出于對棉花市場的關注,記者日前采訪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有關人士。據介紹:截止11月10日,全國供銷社系統累計收購新棉3553萬擔,同比增加474萬擔。今年全國各地棉花收購點匯總的信息顯示,我國自育的棉花良種,其種植面積已從80年代初的8.8%上升至今年的90%以上,單產從平均每公頃805千克,達到每公頃900千克。統計表明,最高單產、總產以及播種面積三項指標均居世界第一。但從全國棉花收購、加工情況來看,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棉區供銷社每擔棉花的平均收購價為480元,但地方小紗廠和個體棉販收購價格定在每擔500-550元,有的地方甚至超過600元,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小紗廠和小販們抬高棉價,主要靠摻雜使假來消化,更可怕的是個體、私營加工點往往與一些基層供銷合作社相互勾結,損害了國家紡織企業和農民的利益。 1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緊急通知,要求立即開展棉花打假專項行動。通知要求采取堅決有力措施,整頓棉花流通秩序。抓源頭,對所有棉花交易市場進行全面清理,取締非法棉花交易市場,嚴格禁止廢舊棉花進入棉花市場;抓私商棉販,堅決禁止私商棉販收購、加工棉花,嚴禁無標識或虛假標識棉花進入市場。對私商棉販現存的棉花,沒有摻假的由供銷合作社按收購價收購,摻假的棉花和用于制假的設備予以沒收銷毀。抓全面整頓,重點檢查其自身有無摻雜使假行為,是否有私商棉販掛靠本企業,是否向供銷合作社以外人員發放經銷棉花的聘書和類似的證明、許可證,有無為私商棉販經營棉花開具增值稅發票和使用本企業標識等。如有上述行為,一經查實,要視情節對企業負責人從嚴給予處分和對企業進行經濟處罰,情節嚴重的要移送司法機關依法嚴懲;抓質量關,加強對進廠棉花的質量檢驗,發現質量問題,除按規定退貨、索賠外,還要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加強對采購人員的管理,凡內外勾結采購摻假棉花的,一經發現,要對當事人嚴肅處理。嚴格按照廢棉的銷售渠道定向銷售廢棉,禁止廢棉進入棉花加工企業和棉花市場?! ? 其實,棉花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棉市緊張,也早已引起了棉紡織企業的高度警覺。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運行受到紡織全行業、甚至國外同行的關注,交易市場成交價格對整個國內棉花價格起著極大的影響,場外交易也比照場內價格進行。行業主管部門認為,過高的成交價格,將導致國內紡織企業成本上升。國內紡織企業剛剛扭虧為盈的局面有可能逆轉。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有關人士就此指出,目前棉花市場的緊張,并不意味著國家整體棉花資源缺失,只是今年用棉量和當年的棉花消費量之間有缺口。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常務副主任王金山認為,近一段時期以來,在某些棉花產區出現的摻雜使假歪風,嚴重破壞了棉花資源,擾亂了正常的棉花市場秩序。供銷社是棉花經營和流通的主體,不僅關系到紡織企業的效益和農民的利益,也關系到供銷社企業的信譽和形象。他強調,供銷合作社企業在商品經營過程中,要把開展品牌戰略作為維護供銷合作社形象的重要工程來抓。要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繼續作為促進供銷合作社發展的重要途徑?!?nbsp; 進入WTO日益臨近,棉花市場要國際化。面對這樣的局面,只有規范好國內市場才能抓住機遇。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