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棉上市以來,這些地方的棉花購銷市場就一直很混亂,國家棉廠、棉麻公司等單位流通主渠道的作用也發揮不出來,嚴重損害了國家的利益。 棉花購銷市場混亂,表現在從事棉花收購者的成份混亂。有棉廠收購的,有鄉鎮或村干部收購的,有外地棉花販子收購的,有本地農民仨一團、倆一伙收購的。有的坐攤收購,有的駕駛機動車輛走村串戶收購。除棉廠外,大多數從事棉花收購的商販不具備從事棉花交易的資格,屬非法經營。多種力量的互相作用,很快促成了搶購棉花的熱潮,以致棉花價格失控攀升。 有的棉花販子將收購的棉花拉到“黑市”上出售,牟取暴利;有的棉販與棉廠工作人員內外勾結,將收到的棉花摻雜使假后,賣到棉廠;有的棉販,自己擁有軋花機、打包機,將收到的棉花加工后,直接銷售到本地或外地的紗廠,賺取高額利潤;有的棉販,替外省棉商代收,賺取手續費;也有的棉販,將收購的棉花囤積起來,等盼高價等等。在對成武縣三個村的100多個棉農調查中,有90%以上的棉花被棉販搶購;在對棉廠的調查中,棉廠普遍擔心高價搶購棉花風險太大,以致收購積極性不高,其收購總量均不及去年同期的50%,棉廠門前再無車水馬龍的熱鬧場面。 造成棉花市場混亂的原因,一是有的農民圖省事,利用一早一晚、飯前飯后的時間將棉花賣給棉販,以便騰出更多的時間從事秋種工作。二是棉販對棉花的質量標準要求低。為搶到棉花,他們往往不管棉花的干濕,不管雜質多少,不管有沒有經雨淋,一律開高價。今年以來,棉販收購質量最次的棉花,公斤價3.2-3.6元;一般棉花公斤價在4元以上;質量上等的棉花公斤價在4.3元左右,比棉廠價格每公斤低0.3元左右。用他們的話說:“收好棉花不賺錢?!比敲挢湣胺諔B度好”,價錢談好后,抬棉花包、過秤、裝車等一系列勞動強度大的環節均由他們負責。另外,棉販都不帶磅秤,斤兩多少,完全由棉農自己找秤,自己把秤桿,自己定盤子。四是棉農普遍認為棉廠執行國家政策嚴,對棉花質量要求的標準高,到棉廠費力費時多賣不了錢,不劃算。另外,以往棉廠所表現出來的壓級、壓價、壓秤、收人情棉、關系棉等現象,也讓廣大棉農心有余悸,他們擔心好棉賣不了好價錢。五是棉花購銷市場管理不力。1995年前,鄉鎮政府往往都承擔著棉花的種植和交售任務。因此,鄉鎮政府、派出所、工商所、稅務所、供銷社、交管所、公路站、財所等部門嚴格管理棉花市場,效果很好,取消棉花生產的指令性計劃后,現在只有工商所一家負責棉花市場的管理,明顯有力不從心之感。另外,個別工商部門在棉花購銷市場管理中,以罰款為目的,治標不治本,在一定程序上也助長了棉花販子的囂張氣焰。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