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棉花質量亟待提高
農業部管理司副司長葉貞琴在近日召開的“全國棉花質量座談會”上指出,目前,國內棉花質量發展趨勢不容樂觀,棉花品質不高已制約著紡織工業的升級,直接影響到我國紡織品在世界上的品質地位。因此,我國的棉花生產急需轉移到改善品種結構,提高質量為重點的軌道上來。 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對原棉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棉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最終產品質量的高低。對此,葉貞琴指出,提高棉花質量是我國紡織工業的需求,也是提高棉花市場競爭力的需要。 目前我國棉花質量發展趨勢不容樂觀,從工廠使用的全國許多省份的棉花質量分析,近年來棉花品種雜亂且有退化現象,主要表現在: (1)纖維支數偏粗。主體支數均在5500支左右,6000支以上細度的棉纖維很少。 (2)纖維斷裂強度偏低。20CN/Tex以上的原棉批數很少,主體強度為18-19.5CN/Tex。 (3)纖維成熟度偏低。原棉纖維成熟度主體集中在1.4-1.5之間,1.6以上的較少,且未成熟纖維含量很高,成熟度<1.0的百分率在20-25%左右,致使成紗中棉結普遍較高。 (4)原棉管理混亂。主要表現在混級、軋工差、短絨高、三絲多。由于種植上分散,品種多而混混雜,收購中混等混級,使纖維成熟度、細度不勻率增大,黃白色差、包差時有發生。原棉中較多的夾雜物和較多的異性纖維,也嚴重困擾著棉紡廠。 (5)從成本上看,我國棉花單產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流通和交易上成本較高。在服務方面與國外相比有比較明顯的差距,滿足不了服裝高檔化的需要。 根據我國棉花生產和管理上的問題,專家提出了提高我國棉花質量的對策: 一、推廣優質品種,優化品種結構。棉花良種是棉花產業發展的基礎,它的繁育推廣與合理布局是提高我國棉花質量的關鍵。要大力推廣高細度、高強力、中長絨、抗病蟲、含糖低、成熟度高的品種,發展符合紡織工業多類類型需求品質指標及特種專用品種。 二、合理規劃棉區,優化棉花品種布局。現代紡織工業速度快、批量大、效率高的特點要求原棉一致性好,否則給紡織配棉帶來難度,甚至造成紡織廠長棉短用,增加了紡紗成本。因此,我國要合理規劃棉,實行棉花品種區域種植,集約化生產和棉纖維品質逐包檢驗。實施品種纖維品質區劃,找出區域適合種植好、具有纖維品質代表性的品種類型,“一區一種”以大公司運用,建立相應的原棉“品牌”。 三、大力推廣優勢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一些省工、節本、高產高效的新技術措施,利用技術進步來推動棉花產業的發展。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