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紡織業衰退中蘊藏生機
紡織業是泰國最大的生產行業,企業總數達4500多家,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7%,自1985年以來,紡織服裝行業一直是泰國出口換匯最大的產業之一。泰國紡織行業年出口額達6億美元,是其第二大出口產業,在全球排名第14位。泰國紡織品主要出口到美國,另外歐洲、東南亞國家、東亞及中東地區也是其重要的出口市場。 泰國紡織業包括從纖維制造到成品制造等眾多領域。雖然泰國并不富產棉花、羊毛等紡織原材料,但生產多種化學纖維,且形成了一個綜合性行業,具體包括:原料纖維、紡紗、織造、漂白、染布、印花、成衣、家居紡織品等。泰國現有18家化纖加工廠、154家紡紗廠、673家編織廠、675家針織廠、414家印染廠。另外泰國現有2658家服裝廠,雇用員工數量達84萬人,而且還未包括縫紉機數量低于20臺的小型工廠。大約10%的縫紉加工企業規模龐大,員工數量超過1000人;40%的企業為中型企業,員工數量在200到1000人;其余50%的企業員工數量低于200人。 今年出口衰退發達的泰國紡織業今年競爭異常激烈。由于競爭對手的生產成本低,加上對國際市場預測不準,以及泰幣升值及貿易措施的影響,今年8月份以來,泰國成衣出口成長依然呈現減緩趨勢,同時缺乏穩定性。2007年1-5月泰國成衣及紡織產品的出口總值較2006年同期衰退近4%。 泰國商業部出口促進廳副廳長近日表示,雖然2007年泰國整體出口成長率可望達到12.5%的目標,但泰國成衣及紡織品(出口值排名第四)在2007年1-5月出口值較2006年同期衰退3.76%。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產效率不足,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泰銖持續升值及缺乏熟練技術工人。 因此,泰國有關部門將采取措施幫助紡織業發展,包括組團參展,建議廠家將生產基地轉移至勞力成本較低的鄰國等。 由于泰國時尚產業仍然擁有發展潛力,Benjawan副廳長建議,對于業者進行培訓,使得業界了解提高產業附加價值方式,建立業者在國際市場中的品牌意識。 2007下半年泰國出口促進廳將透過海外貿易展示會進行促銷活動,尤其是在美國舉辦的大型展示會。 所幸還有手藝所幸,由于泰國紡織業經營者的生產質量及手工藝較好,因此紡織業的生機還在。 泰國工業經濟辦事處主任表示,雖然泰國紡織品出口放緩,但憑借生產質量及手工藝的優勢,泰國紡織品依然深受國際市場好評。這就使今年泰紡織業及服裝業的出口增長高于去年的希望存在。為了擴展出口,泰國紡織業經營者仍希望能與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FTA)。 泰國紡織業及服裝業去年的業績有所下降,由于主要市場美國、歐盟及日本的經濟放緩,影響了2006年的生產及銷售。此外,由于油價漲升,使生產成本走高,尤其是需要進口石化原料,以生產紡織纖維,使成本大幅提升。同時波及下游工業,如紡織線、布匹及服裝業的生產成本也隨著走高。 依然充滿生機泰國紡織業雖然現狀不佳,但元氣絲毫未損。比及東盟的其他紡織品服裝生產會員國,如越南和柬埔寨,泰國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那就是泰國建有自己的紡織工廠。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使泰國紡織業的重要性大幅提高,2007年以后,東盟會員國間的紡織品限制取消,這將是泰國成為東盟布料生產中心的絕佳時機。 泰國大部分公司都是私有企業,其中很多是第2代或者第3代家庭產業。據估計,10%的紡織行業是來自日本和中國臺灣的外資企業,其中10-20%的服裝公司屬于外資企業,且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香港地區,如香港聯業集團、肇豐針織等。泰國在紡織服裝行業中有很大的潛力,這吸引了很多外商在泰國長期投資。 泰國的紡織行業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進行短期或者不同的流水線生產。從2002-2004年,泰國紡織行業投資12.5億美元更新染布、編織、針織、紡紗等設備,大部分設備都是從德國、意大利、瑞士等歐洲國家進口的,還有一些是從中國臺灣和日本引進的。 泰國紡織行業同時也為機織、針織及無紡布行業提供技術紡織品。除了用于服裝外,這些產品還廣泛用于汽車座套、安全帶、防火絕緣、傳送帶、尿布及繃帶等領域。由于現在泰國的工業紡織品主要依賴進口,因而這些工業技術紡織產品極具發展潛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