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寒氣逼人,室內暖意濃濃。在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張莊村,一排婦女坐在老織布機上,手中的梭子來回穿梭,五顏六色的花布從手下“流淌”出來。
48歲袁建梅是張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里地少,學了織布的手藝,現在在家一天就能掙60多元呢。”袁建梅說。
肥鄉區傳統棉紡織是河北南部特有的文化遺存,距今已有700年的歷史,工藝繁雜,圖案具有特色,其中張莊村土布紡織最有代表性。2008年,張莊“傳統棉紡織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讓傳統粗布身價倍增的是肥鄉區張莊村傳統棉合作社理事長袁靖國,他的合作社以張莊村為生產基地,采取“合作社+農戶”生產模式,利用本身設備、技術、渠道等方面的優勢,與農戶開展多種類型合作。
袁靖國介紹,合作社以純棉紗為原料,采用純手工制作,從采棉紡線到上織布機,要經過72道工序,22種基本色線可變換出胡椒眼、斜紋、魚眼等千余種絢麗多彩的圖案,織出的布透氣性好,式樣古樸大方。
一家村里的合作社,如何帶動周邊村民致富?據袁靖國介紹,合作社現在有三種模式:“打工模式”,由合作社提供棉線、織布機器、織布技術、工作場地,農戶到固定場所加工生產土織布,賺取加工費;“小農模式”,農戶經培訓合格后,從合作社購買棉線,利用自己家的織布設備從事生產、銷售活動;“租賃模式”,農戶在合作社從事生產,在支付一定費用后,把自己生產的產品帶回家自行銷售。
如今,隨著合作社發展,不僅傳統紡織技藝得以保護傳承,還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作用。袁靖國說,村里大都是留守婦女,學了紡織技術,她們既照顧家庭,也有收入。據統計,借力傳統紡織技藝,當地2000多農戶走上致富路,400余人實現脫貧。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標題:土布織出脫貧新生活
資訊權限圖標說明:
1、紅鎖圖標: 為A、B、C等級會員、資訊會員專享;
2、綠鎖圖標: 為注冊并登陸會員專享;
3、圓點圖標: 為完全開放資訊;
本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錦橋紡織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錦橋紡織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及投稿事宜,請聯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投稿郵箱:gao@sinotex.cn
市場合作:market@sinotex.cn
客服專線:0532-66886655
投訴建議:1785284143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魯B2-20150058號 | 青島網監備案號:37021202000115 | 魯ICP備15026196號 | 營業執照公示
Copyright ? 1999-2025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錦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