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中國紡織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主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和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承辦的2018中國紡織軍民融合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來自紡織及其各子領域從事軍用紡織品相關產業鏈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代表約500人,共同圍繞國家政策戰略解讀、紡織軍民融合發展、軍民兩用紡織技術等內容展開交流。
到會的主要領導和嘉賓,來自中央和國家相關部委的領導有: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軍民融合協調局處長劉建斌,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原材料工業司司長王偉,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處長曹庭瑞,國資委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工作局副局長李春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處長李平、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司于艷麗,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軍品配套與監管司處長謝優華,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紡織工作部部長王曉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國防事業部處長崔艷紅,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高雨晴。來自中國工程院的領導和專家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原副院長)、孫晉良、蔣士成、俞建勇,中國工程院二局副局長唐海英。來自軍方的代表有: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綜合計劃局,軍事科學院,陸軍輕武器論證研究所,陸軍研究院,空軍研究院,海軍研究院,空軍司令部軍事代表局,火箭軍研究院,中國兵器工業二〇八研究所,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以及陸、海、空、火箭軍等軍兵種及武警部隊的領導及專家。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領導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中國紡織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主任高勇,中紡聯原會長王天凱,中紡聯副會長楊紀朝、黨委副書記陳偉康、紀委書記王久新。
高屋建瓴政策指引
高延敏在致辭表示,紡織行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新優勢的產業,是科技和時尚融合、生活消費與產業用并舉的產業,在全球競爭中科技、人才、品牌和綠色生產的優勢明顯。新中國紡織工業在不同的時期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不僅保障了軍裝被服供應,而且還在單兵系統、核生化防護、偽裝屏蔽等方面提供了關鍵的配套服務。紡織行業在長期參與國防軍隊建設的過程中,建立了從特種纖維到制品的完整產業鏈條,鍛煉了一支創新能力強、業務精湛的科研隊伍,發展了一批積極投身紡織軍工業務的核心企業。軍民融合發展也是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和支撐。國防領域的需求促進了我國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材料,高強滌綸和錦綸、阻燃纖維、抗菌纖維等高功能性紡織材料以及智能紡織品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推動了纖維復合材料產業的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軍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過渡、進而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期。紡織行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抓住機遇,進一步挖掘軍民融合巨大潛力、發揮整體效益,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軍民融合發展。
對于紡織行業的軍民融合工作,高延敏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建立紡織行業與軍方相關需求單位的對接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充分了解國防建設對紡織材料、紡織軍品的需求,展示紡織行業最新的科技成果,解決國防軍隊建設中的急需問題,反映行業訴求。二是以國防軍工重大項目為牽引,瞄準全球先進水平,對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特種防護、智能單兵系統等一批基礎性、前沿性、顛覆性的紡織軍工配套項目,組織軍地雙方的優勢創新資源集中攻關,掌握核心技術,并積極推廣使用,確保在關鍵領域的自主可控。三是全面梳理紡織行業的軍民融合資源,編制紡織行業軍民融合重點產品目錄向相關單位推薦。工信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將加強紡織軍民融合工作的統籌協調,扎實推進改革創新,大力促進軍民資源互動共享,切實推動重點項目建設,不斷優化政策環境,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高勇致辭時表示,黨的十九大把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納入新時代的強國戰略體系,指出“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紡織品是僅次于鋼鐵材料的大軍需裝備品,是保證戰斗力的基礎,是實施軍民融合戰略的重要領域。長期以來,紡織工業承擔了軍用紡織品的研發和先進管理工作,具有完整的軍工配套體系。經過多年發展,紡織行業已經形成了一支涵蓋行業組織、高校、研究機構、骨干企業和需方單位的高水平紡織軍工配套體系。下一步,紡織工業要開展以下重點工作:制定《中國紡織行業軍民融合發展指導意見》,在重點領域、重點產品的開發應用方面深化軍民融合;加強開展軍民融合發展需求對接,優化軍民融合發展需求生成和對接機制,完善需求發布、產品推介;強化標準化軍民融合和計量軍民融合工作;加強軍品科研生產領域“民參軍”指導;推進紡織工業與國防動員體系、應急體系有機銜接;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的基礎研究;在行業內開展軍民融合試點示范工程、精品工程、龍頭工程;繼續組織召開軍民融合對接會議,適時開展軍民融合發展評估。
高勇表示,新的歷史時期,紡織行業將堅決貫徹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積極配合國家相關部門做好行業軍民融合的協調和組織工作,梳理軍民融合紡織產品,主動對接軍方需求,積極進行紡織國軍標的研究和制修訂工作,推動技術、人才、信息、管理等創新要素全面融合。
干勇分享了《制造業強國新材料發展戰略》的報告。新材料是制造業和武器裝備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是催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物質先導,更是補齊我國科技短板的重要力量。干勇表示,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果調整的關鍵階段,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對推動技術創新,支撐產業升級,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對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材料的研發難度前所未有。在介紹了部分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重大工程用高端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主要產業化技術后,干勇提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內相關人員應當有效合理利用我國優勢資源,研發多元化高性能合金,開發高附加值和環境友好產品,拓展合金元素用途,為國家新興產業、軍用民用工程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俞建勇在題為《紡織軍民融合的現狀與發展》報告中重點介紹了纖維新材料軍民融合的現狀和軍用紡織品的發展情況。他表示,目前纖維新材料領域已經構建了品種齊全的纖維新材料制造平臺,滿足戰略武器和裝備等軍工需求,支撐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同時提升了民用新材料的多功能性和多樣性,滿足了軍民兩用需求;也形成了涵蓋行業組織、高校、科研機構、骨干企業和需方單位的高水平纖維新材料軍工配套體系,在士兵系統、武器系統、工程系統生產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今后,紡織行業要在重點領域、重點產品的開發應用方面深化軍民融合,強化標準化軍民融合和計量軍民融合工作,在行業內開展軍民融合試點示范工程,加強軍品科研生產領域“民參軍”指導。同時,協同軍地應急產業發展以及開放共享相關科技成果,并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的基礎研究,推進軍民科技基礎要素融合。
論壇邀請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國防事業部研究員崔艷紅、全軍武器裝備采購專家咨詢組專家譚云剛大校、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副所長蒙有為,分別從國家軍民融合政策解析、深入推進民參軍的幾個重大問題、軍民融合通用標準解析3個方面進行了政策解讀。
紡織助軍貢獻卓越
在軍用物資中,纖維材料及紡織品所占的比例僅次于鋼鐵。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已經能夠生產碳纖維、芳綸、聚酰亞胺、聚苯硫醚、高強高模聚乙烯等高性能纖維,滌綸、錦綸等常規纖維全面實現差別化、功能化,加工成型和功能整理技術不斷進步,紡織行業為國防軍工服務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紡織材料應用到國防軍工的產品主要有兩大類。一類產品為軍隊的后勤供應提供保障,如各種軍裝常服、禮服、體能服、內衣以及睡袋、棉被、床單等產品,用于陸地和海上輸送和儲存油料、淡水的大口徑軟體管罐等,這些紡織品可以通過社會化采購來滿足軍隊的需求。
另一大類產品主要應用于軍隊的作戰、訓練和軍事裝備的配套,此類產品的品種比較繁雜,對紡織材料的性能要求非常高,體現了紡織的科技發展水平和軍隊現代化程度。這一類產品主要包括攜行具、單兵防護系統、核生化防護服裝、偽裝和屏蔽材料、特種繩纜、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蜂窩材料、各種降落傘和減速傘、航空發動機噴管喉襯、航天員的生命保障系統等。除此之外,土工建筑用紡織品、醫療衛生用紡織品、隔離與絕緣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工業毯呢在國防諸多領域也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高勇在采訪中表示,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紡織行業在保障軍隊后勤供應和裝備配套方面具有光榮的歷史,為軍隊現代化和國防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2018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成立了中國紡織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以更專業組織推動軍民融合工作。他強調,未來中國紡織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的工作訴求,亟需從積極推動行業準入,建立紡織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確保紡織軍工配套產業鏈的完整和安全,推動紡織軍用標準轉化,搭建“中國紡織軍民融合發展論壇”平臺等方面貫徹和落實。
共話軍民融合發展前景
在圍繞紡織軍民融合的發展與展望主題的高端訪談環節,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傳雄主持采訪了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副教授舒本耀,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遲海平,中產協特種紡織品分會會長、北京邦維高科特種紡織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旭光,北京燕陽新材料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菲菲四位嘉賓。
從二戰以后瑞士軍刀在軍隊內廣泛使用到風靡全球不斷向日常生活演變,舒本耀以這個極具軍民融合代表性的例子,深入介紹了軍民融合的真正含義和作用,并為企業和市場服務“軍轉民、民參軍”的積極性提出建議。
遲海平分享了泰和新材滿足相關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積極貢獻。泰和新材以產業報國為己任,依靠自主創新,打破國外長達數十年年的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先后填補氨綸、間位芳綸、對位芳綸、芳綸紙4項行業空白,率先實現了芳綸纖維的國產化生產,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保障了軍工裝備重要材料的自主供給,徹底扭轉了受制于人的窘況。
北京燕陽新材料技術發展有限公司隸屬于北京時尚控股集團旗下的北京光華紡織集團有公司,在北京首都功能定位下發展制造業,積極服務于建設北京科技創新中心。董菲菲介紹了作為一家地處北京的生產加工企業,是如何以科技引領實現突破北京發展傳統產業的瓶頸,將集團立足于“高精尖”產業的高地。燕陽公司的直升機吊裝油囊,最初在汶川地震搶險堰塞湖中嶄露頭角,其特殊材質的硬度和耐磨性好,而且溫度適應性強,可以適用于從赤道高溫到南極超低溫的環境中,因此非常適合環境復雜地區的鋪設軟性管道運輸和貯存的需求。
據王旭光介紹,北京邦維已發展為一家市場化的科技型公司,涵蓋軍隊、消防、特警、工業和衛生應急五大領域形成了七大類產品,在高端的功能性和高性能技術紡織領域具有了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公司解決了抗戰勝利70周年“9·3閱兵”大幅面紅旗高速飛行的技術難題,空中護旗方隊懸掛的國旗、軍旗完美地飛過天安門廣場,展現了國威軍威。
特品分會旨在促進紡織行業與軍隊的需求對接,努力把特品分會打造成軍方傳遞需求的平臺。據他介紹,目前有會員單位96家,其中副會長單位18家,理事單位52家,會員單位26家;從會員單位的情況看,特品行業的優秀企業、大學和研究單位都已入會,覆蓋了整個產業鏈,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分會正致力于展示特品行業的整體力量,打造業界名片,促進特種紡織品行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資訊權限圖標說明:
1、紅鎖圖標: 為A、B、C等級會員、資訊會員專享;
2、綠鎖圖標: 為注冊并登陸會員專享;
3、圓點圖標: 為完全開放資訊;
本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錦橋紡織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錦橋紡織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及投稿事宜,請聯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投稿郵箱:gao@sinotex.cn
市場合作:market@sinotex.cn
客服專線:0532-66886655
投訴建議:1785284143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魯B2-20150058號 | 青島網監備案號:37021202000115 | 魯ICP備15026196號 | 營業執照公示
Copyright ? 1999-2025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錦橋紡織網